儿子参军牺牲后,母亲年年祭拜,17年后却收到一司令来信:请娘来京! 1949年,河北省黄安县的一个平静的日子突然被打破。一位陌生人出现在村里,四处打听一个名叫石顺香的老妇人。当村民带着这位自称是"徐司令警卫员"的陌生人来到石顺香家时,一段尘封十七年的家族悲剧即将迎来意想不到的转折。 "大娘,是司令叫我来接您去北京的。"警卫员恭敬地对石顺香说,并递给她一封信。这封信竟然来自她那被认为已在战场上牺牲十七年的独子徐深吉!信中满是对母亲的思念,并表示自己因打仗四处奔波,多次给家里寄信都没有回信,一直无法抽身回家,直到现在稳定下来才派人来寻找母亲。 石顺香初闻此言,以为是找错了人。但当她打开信件,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封信是她失去十七年儿子送来的,让她一时难以置信。 时光倒流到1932年冬天,当时一位徐深吉的战友来到石顺香家中,带来了一个噩耗:"您的儿子徐深吉在古峰岭战斗中牺牲了。"听闻独子阵亡的消息,石顺香当场晕倒。缓过神来后,她想去战场为儿子收尸,却又不知道具体地点,加上听村里人说战场上尸体成堆,面目全非,也很难辨认。于是,她只能在家乡为儿子立了一个衣冠冢,每年清明都去祭拜,寄托哀思。 从此以后,对于这个"烈士"家属,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儿子是红军的身份,石顺香成为了当地地主恶霸组成的"还乡团"报复的对象。虽然全家只剩她一人,这些人仍不肯放过她,经常派人到她家搜索。 有一次,当地恶霸带领匪兵来抓捕石顺香,在村民的帮助下,她身穿黑衣,戴上黑帽遮住白发,藏在床底最里侧的墙壁边。匪兵虽然搜查了床底,但因屋内黑暗,加上石顺香全身黑衣,竟没发现她的踪迹,让她侥幸逃过一劫。 随着年龄增长,石顺香的劳动能力大不如前。乡亲们看在她是"烈士"母亲的份上,轮流给她送食物,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情况下帮助她度过难关。正是在乡亲们的这种互助下,石顺香才熬过了这十七年,等到了与儿子团聚的一天。 徐深吉的"死而复生"源于一场惨烈的战斗误判。1932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古峰岭战斗中,作为团长的徐深吉带领部队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天一夜。在战斗中,他被敌军的炮弹炸伤,失血过多晕倒在战场上。满身鲜血的他被战友们看到时,大家都以为他已牺牲,于是这一消息不幸传回了家乡,传到了他母亲石顺香的耳中。 然而,真相却是生死一线间的转机。当时有一名细心的战友发现徐深吉虽然昏迷不醒,但还有微弱的生命迹象。这位战友立即呼叫医护人员,将徐深吉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徐深吉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捡回了一条命。 伤愈后的徐深吉并不知道家里已经收到了他"牺牲"的消息。他继续投身革命事业,被编入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开始了新的征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深吉先后担任八路军第129师771团团长、第129师独立旅旅长、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1937年11月26日,他带领129师771团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以南阻击日军时,展现了卓越的战略才能。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五百多名步兵、一百多名骑兵,以及两辆汽车和六门大炮,徐深吉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采用了"消耗战"策略。他先派一支队伍在山地埋伏,然后派人对敌人进行游击骚扰。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后,他下令开火攻击,随后又命令部队撤退到安全地带。日军误以为中国军队怕了,便追击过来,结果被引入了徐深吉精心设计的包围圈。这一战术使日军损失惨重,有一百多人被打死打伤,还损失了一辆汽车,而我军却没有一人伤亡。 然而,常年征战的代价是身体的透支。在太行山的一次战斗中,徐深吉再次重伤,被送往后方休养。解放战争时期,他虽然重返战场,但积累的旧伤开始复发。1948年,他再次住院治疗,这一次终于有了稳定的环境,也让他有了寻找母亲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徐深吉已经成为一名高级军官。想起分别多年的母亲,他派警卫员回到湖北省黄安县寻找。为确保母亲会来,他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请娘来京"。 母子重逢的情景令人动容。当石顺香走下北京站的火车,看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儿子时,她抱着徐深吉痛哭了很久很久。十七年的生死两隔,在这一刻化为重逢的喜悦。
2020年,24岁的儿子不幸牺牲,母亲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位女孩的照片,她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