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第二次战争。就在巴基斯坦即将亡国,而其它国家又置若罔闻。危急时刻,中国出动了,一系列动作看呆印度,令这个神奇的国度熄火。 1962年中印战争后,印度总放不下这口气。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天雪地里,印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教训对印度刻骨铭心,但也让他们更加渴望证明自己。机会很快就来了。 在南亚次大陆,有个国家一直让印度如芒在背——巴基斯坦。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时,宗教问题成为划分领土的主要依据:印度教徒多的地区归印度,穆斯林多的地区归巴基斯坦。然而,克什米尔地区却成了例外。尽管这里77%的人口是穆斯林,却被印度控制了大部分领土。 这种划分埋下了无尽的祸根。1965年6月30日,印度内政部长的一句话点燃了导火索:"克什米尔永远是印度的一部分。"这句傲慢的宣言彻底激怒了巴基斯坦。 8月初,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小规模冲突,印军随即镇压当地武装分子并占领三个边防哨所。巴基斯坦忍无可忍,8月31日实施了代号为"大满贯"的军事行动,向印控克什米尔发起进攻。巴军依靠装备优势,夺取了约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印度早有准备。9月6日凌晨,印军不宣而战,突然向巴基斯坦最大工业城市拉合尔发动猛攻。这一出人意料的战略反击让猝不及防的巴军节节败退,最终退守亚克尔运河——拉合尔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拉合尔被攻陷,巴基斯坦将面临亡国危险。在这危急时刻,巴基斯坦向国际社会求援,却处处碰壁。 美英两国表面上"公平"地宣布停止向印巴双方提供武器弹药,实际上却是对巴基斯坦的致命打击。巴军装备清一色的美式武器,没有美国的弹药支持,只能再维持十几天的火力优势。这一"公平"政策实际上宣告美国抛弃了巴基斯坦这个盟友。 巴基斯坦转向苏联寻求帮助,同样遭到拒绝。冷战背景下,苏联看重印度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战略伙伴。即使是土耳其、伊朗等伊斯兰国家,也只能提供有限的石油和医疗物资,无法扭转战局。 孤立无援之下,9月7日,印军已深入巴基斯坦腹地,将巴军困在查温达地区。国际军事专家一致预测:巴基斯坦最多只能再坚持一周,等待它的要么是彻底亡国,要么是沦为印度的附庸。 巴基斯坦总理阿尤布的求援信于1965年9月初抵达北京。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亲密。整个50年代,两国关系冷淡,甚至一度紧张。巴基斯坦曾不顾中国反对,执意加入西方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让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转机出现在1962年。当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让巴基斯坦看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也让他们重新思考与北方这个邻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1963年,巴基斯坦做出了一个令中国感动的决定:主动归还喀喇昆仑走廊58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块土地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谈判收复的最大一块领土。 这一善意之举为中巴友谊埋下了种子。当阿尤布的求援信送达后,中国领导人决定出手相助。9月16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要求印度"必须在三日之内拆除中国锡金边界的一切侵略活动,送回被劫走的中国边民,归还被抢走的牲畜,并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 关于这个期限,毛主席特意指出:"只限一天,这太仓促了,事实上印度也不能办到,也难得各国和印度人民的同情,还是改为3天吧,3天之内必须拆毁所有的侵略工事!" 这72小时的最后通牒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周总理在面对记者时明确表态:"印度的侵略行为,严重的危害了亚洲的局势,中国不能袖手旁观。"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印度之所以敢进行这样的军事冒险,是因为有美国在背后支持。 中国的表态不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9月17日,中国与印尼、巴基斯坦三国达成协议,由中国和印尼向巴方提供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零件。第二天,中巴再次达成协议,中方向巴方提供了100门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1万发炮弹。这种炮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曾给印军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的噩梦。 除此之外,中国还秘密向巴基斯坦援助了200多辆坦克和大量军事物资。据统计,到1966年3月,中国给予巴基斯坦的援助价值已达数亿。 中国的强硬态度和实际行动让印度方寸大乱。印军慌不择路地开始派遣大量人员加班加点拆除中锡边境中国一侧的军事工事。美苏等大国也一改观望态度,迅速下场阻止事态扩大。 9月20日,联合国终于介入印巴局势。三天后,9月23日,印巴双方同时宣布全线停火,接受联合国调停。1966年1月,印巴两国同意回到1965年8月前的实控区,第二次印巴战争正式结束。 中国的援助让巴基斯坦避免了亡国命运,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此,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飞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巨变,中巴关系依然稳固。进入21世纪后,两国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
1965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第二次战争。就在巴基斯坦即将亡国,而其它国家又置若
熹然说历史
2025-04-27 22:27:42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