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自己支持率下跌,特朗普开始服软,另一边,30国表态拒绝接受与中国脱钩,中方的措辞也发生了改变。那么,特朗普改口风的背后有何用意?中方的表态又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4月24日,《纽约邮报》爆出一则消息,引发了华盛顿政坛的震荡。根据福克斯新闻、《经济学人》发布的多份民调数据,特朗普的支持率在各项核心议题上普遍走低,尤其是在经济表现方面,支持率仅有38%,即便是福克斯新闻这种传统上偏向保守派、亲特朗普的媒体,对他的支持度也跌破50%,不支持率高达55%。
民调一出,特朗普随即在自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开骂,把矛头对准福克斯新闻老板梅铎,他怒斥梅铎未兑现取消“有失公允”的民调承诺,甚至还扯上了《华尔街日报》,痛批这家媒体“亲中”,态度彻底失控。这种情绪性的发言,或许反映出特朗普内心的焦虑。 这种焦虑并不难理解,现如今,高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噬正在逐渐显现,消费者感受到的是物价上涨、供应链紧张,企业感受到的是成本高企和市场萎缩。特别是农业和制造业,这些一直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现在却成为贸易战的“受害者”,再加上近期美国股市、债市和美元汇率三线承压,金融市场明显动荡。特朗普如果不想在选票上继续流血,就必须给市场一点“希望”。 于是,特朗普政府关于关税的表态变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白宫正考虑将某些中国商品的关税降至原水平的50%至65%,这比以往的145%大为缓和,几乎相当于“腰斩”。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何时下调关税,将由中方决定。”这番话一出口,外界立刻看懂了:特朗普在经贸问题上开始服软。 特朗普之所以服软,并不仅仅是出于民调压力,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他原来的“高压策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分析来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目的有三个,逼迫制造业回流、作为外交谈判筹码、弥补财政赤字。然而结果却是三败俱伤,制造业没回去,美国逆差依旧,赤字更大,系列反噬让特朗普不得不开始考虑退路。
与此同时,已有30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先是欧盟27国明确表态称拒绝对华脱钩,毕竟,欧盟心里其实门儿清。他们也明白一点:你说你脱钩,结果日销品还得买中国的,电动车核心零部件也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就连绿色能源转型那点希望,也全绑在了中国电池上,你说脱钩,那不就是开玩笑吗? 而且不仅仅是欧洲,就连日本、韩国这两个美国的“死忠”,也都相继表态,说跟中国“脱钩”不符合本国利益,不会跟风搞这一套;越南也表态称:经济上不能也不会脱离中国,合作还是主流。 这一切的根源,除了特朗普的“胡闹”之外,也有中方的迅速反应,在特朗普加税后24小时内,中国与37国达成贸易协议,160国收到中方稳定供应链的通知。通过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精准反制,中国用强有力的措施既捍卫了自身利益,又给其他想要对抗关税的国家提供了希望。
最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美方反复,中方表态出现微妙调整。在24日的表态中,外交部发言人近期将“打,奉陪到底”置于“谈,大门敞开”之前,强调对美方“极限施压”的警惕。这一顺序变化并非立场转变,而是对美方“口头热情、行动强硬”的回应。中国商务部明确要求美方“停止威胁讹诈”,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方纠正错误。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就此解决。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依旧复杂,白宫内部也不乏“对华强硬派”,对是否大规模取消关税仍存在分歧。有些人仍然认为“不能让步”,甚至主张继续施压,比如把中国商品分门别类处理,对“战略敏感”商品仍维持高税,对“无安全威胁”的商品才适当降税,这种做法,很容易破坏谈判的基础,让中方对美方的诚意产生怀疑。 当然,中方也在用更灵活的方式表达态度,中方不再一味强调“坚决反制”,而是多次重申“中美应在平等基础上合作”,强调“互利共赢是唯一出路”。措辞变了,说明思路也在变,不是让步,而是选择对话,而这种变化的前提,是美国放弃霸权思维。
未来的中美关税战会往哪里走?其实,就看美方能不能真正做到“放下武器”,回到谈判桌前。如果关税真的下降,如果美国停止极限施压,如果双方能够在平等基础上协商,经贸关系有希望重回正轨,反之,若只是“说一套、做一套”,只会错失机会,就看接下来,特朗普要做何考量了。
用户10xxx45
哪个国家会跟着特朗普?今天不知明天事,整天担惊受怕,那天,特朗普发神经,以前说的什么都不算数。
海仔
美国的霸道思维不改的话,就没有淡的必要,把它凉透了再考虑谈吧
猛牛地
有史以来!最差的总统
金德
明智者看清美国霸权主义,和中国会作共赢才是王道
YYYYDNS
事是你惹的!当然得由你来结束!!!!!!!
良心
它挥动搅屎棍,搅乱了美国股票与世界经济市场,它的家族借机收割美国以及全球财富,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心满意足了,其它事情慢慢谈吧,实在不行就全部恢复原貌。
用户14xxx65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搅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