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我们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并非因其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洞察——她笔下的人物性格单一且恒定;亦非因其构建了戏剧性的情节——她的情节安排显得粗犷而不细腻;更非因其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她的思想仅仅是一位乡村牧师女儿的视角。我们之所以阅读她的作品,是因为其中蕴含诗意。或许所有拥有独特个性的作家都如此。正如人们常说的:这类人一旦打开心扉,其内心世界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人面前。他们天生带有一种叛逆的气质,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这种特质让他们不愿耐心观察,而是急于挥毫泼墨。这种创作激情驱使他们不顾自身水平的局限,无视一切阻碍,甚至不像常人那样深思熟虑,而是直接捕捉那些连自己也难以言明的内心情感和欲望。正是这种特质,使他们成为了诗人——尽管他们使用的是散文形式,却同样自由奔放。正因如此,夏洛蒂·勃朗特与艾米莉·勃朗特时常会向大自然寻求帮助。她们认为,要表达人心深处难以言表的情感和欲望,必须借助比日常语言更具表现力的自然象征。例如夏洛蒂最优秀的作品《维列特》便以一段暴风雨的描写作为结尾:“天空低垂,乌云密布——西边的天际涌来大片翻滚的云层,它们形态万千,变幻莫测。”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自然替她传达了那些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心情。尽管夏洛蒂和艾米莉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如多萝西·华兹华斯那般精准,描绘也不及丁尼生那般细腻,但她们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与自身感受或人物内心最为契合的自然现象。她们笔下的暴风雨、荒原和夏日风光,既不是枯燥无味的装饰,也不是为了炫耀观察力,而是直接用来抒发情感、揭示主题的。
——伍尔夫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