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一旦出事
信任危机爆发后,常常会看到这么一幕:
过错方被原谅了,人也不闹了,日子好像能过下去了……结果呢?
过错那边一松劲,关系修复的动力直接跳水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一堆心理机制,咱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扒一扒:
1. 责任认知偏差
有些人,压根就没建立起什么“做了事要承担后果”的完整体系
自己搞出幺蛾子,好不容易被原谅了,马上心里冒出一句:“得,翻篇儿了。”
这种想法一上头,他们就容易忽视真正修复关系需要长时间持续投入
走个形式,表面和解,心里早撂挑子了
2. 情感补偿机制失衡
还有一类人,心里贼精:
对方原谅我了?太好了!=我有了“下次继续作妖”的通行证
这种认知错位,会让他们一边保留原有的相处模式,一边又在别的地方想要拿更多的情感补偿
慢慢地,搞出一种扭曲又依赖的关系模式
3. 自我觉察机制缺失
深挖自己,反思自己?想都别想
这种人,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回避
他们死活不愿意认真想想
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婚姻里的情感需求?
自己是不是没好好履行伴侣责任?
自己是不是本身对亲密关系有认知问题?
总之,能不想就不想,归因全停留在表面,结果呢?
关系当然改不了,本质当然也动不了
4. 关系修复认知偏差
有的人,一看到对方原谅了,心里直接开香槟:“搞定,完事!”
但其实,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
伴侣原谅了,不是终点,是起点
如果在这儿停了,光等着对方继续迁就自己,那关系基本上凉一半了
5. 权力控制模式固化
最后,还有一批人,特别怕失控
犯了错也好,被原谅也好,他们最关心的,其实是怎么继续稳住自己在关系里的权力
具体表现就是:
1.还按老规矩做决策
2.继续巩固“谁说了算”的局面
3.能拖就拖,绝不主动改变,生怕一动弹,整个关系格局就崩了
说白了,一段关系要想真修复
不是靠一方一味地让步、原谅、憋屈
而是要两个人一起成长,一起动手、一起动脑子,把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真正搭建起来
而且,信任受损之后,光靠“你错了我原谅你”这一套,根本不够
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定期关系体检,比单靠情绪发泄、道德指责,要靠谱一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