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联大投票已经变成了,美国、俄罗斯、朝鲜、白俄罗斯是一个阵营,欧洲国家是一个阵营。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局面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要说这戏剧性的阵营分化,还得从 2025 年 2 月那场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投票说起。 当时,美国和俄罗斯联手否决了欧洲提出的撤军决议,让欧洲国家措手不及。欧洲为乌克兰出钱出力,却在安理会失去了“话语权”。更令人意外的是,美国随后在联大推动“和平决议”,而俄罗斯则一票否决了欧洲提出的所有修正案。欧洲国家最终只能无奈弃权。这种“队友变对手”的操作,让欧洲国家感到被背叛。 美国盟友体系的瓦解并非偶然,而是其霸权衰落的必然结果。经济上,美国国债居高不下,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未能阻止外资逃离美债。沙特、巴西等国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军事上,美国在亚太部署导弹,引发菲律宾民众抗议,欧洲也在推进防务自主,减少对北约预算中美国份额的依赖。政治上,美国对盟友加税,支持印度入常却忽视日本,盟友们在跟随美国的过程中得不到实际利益,自然选择“离心离德”。 以菲律宾为例,表面上看似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但转头就与中国就南海问题展开磋商,一边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一边又寻求与中国在油气开发上的合作。这种“两头吃”的策略,正是美国盟友体系松动的缩影。 中东的沙特、阿联酋等石油大国,在巴以冲突期间对美国呼吁充耳不闻,反而与中国签订人民币结算协议。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美国试图施压中东增产石油以压低油价,却无人理睬。 再看亚太地区,日本跟随美国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但日本车企却加大在中国的投资;韩国对华出口下滑,三星却在中国扩建芯片工厂。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欧洲、日韩的企业纷纷转向中国参加发展论坛,美国的这波操作,颇有“给他人做嫁衣”的意味。 美国的霸权衰落,归根结底是其自身经济、军事、政治问题的综合反映。经济上,美国国债问题严峻;军事上,亚太和欧洲的盟友对美国的不满日益增加;政治上,美国对盟友的“霸道”政策,使其在国际上逐渐失去支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这场变局中展现了高超的战略智慧。中国不搞军事对抗,而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15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沙特、巴西的能源巨头都积极投资中国。中国还积极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推动中菲南海磋商。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中国专注于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AI专利全球占比达到50%,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德国,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可中国的增长势头。 展望未来,国际格局将朝着多极化方向深度调整。美国霸权日益衰弱,中国凭借自身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伙伴。在联合国,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国带领着“反西方联盟”争吵不休,欧洲国家抱团取暖,而中国则带领着“全球南方”稳步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外媒今晚(4月26日晚)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长子小特朗普星期五(4月25日)在
【49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