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研究国内知名学者盘点(非权威)

史学的晓生 2025-04-26 15:04:09
✅ 汤用彤 - 汉唐佛教史奠基者: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系统梳理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发展与隋唐鼎盛期的宗派分化,开创了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研究佛教的范式。 - 方法论创新:提出“回本溯源”与“中印对比”研究路径,强调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互动,如禅宗与魏晋玄学的关系。 - 国际影响:其著作被日本学者镰田茂雄等引用,成为汉传佛教研究的全球经典。 ✅ 任继愈 - 佛教通史体系构建:主持编撰《中国佛教史》(前三卷),首次以马克思主义史学框架系统论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涵盖经典翻译、宗派发展及社会影响。 - 敦煌学与佛教文献研究:推动敦煌佛教文献的整理与释读,强调敦煌写本对佛教史研究的补遗价值。 - 跨学科视野:将佛教史与哲学、艺术史结合,提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整合理论。 ✅ 杨曾文 - 禅宗与日本佛教研究权威:代表作《唐五代禅宗史》获汤用彤学术奖,系统考证禅宗宗派分化与思想演变,揭示其与中日文化交流的关联。 - 经典校勘与翻译:整理《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等文献,推动禅宗原始史料的再发现。 - 国际学术交流:长期在日本京都大学、驹泽大学从事研究,促进中日佛学界的对话。 ✅ 赖永海 - 《中国佛教通史》主编:主持完成12卷本《中国佛教通史》(2010年出版),填补国内系统性佛教通史空白,整合思想、艺术、社会史多维度研究。 - 佛性论与美学研究:提出“中国佛性论的哲学建构”,探讨佛教与中国美学的互动,如禅宗与文人画的关系。 - 近代佛教复兴研究:关注佛教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角色,如梁启超、谭嗣同的佛学思想。 ✅ 方立天 - 佛教哲学体系建构:代表作《佛教哲学》以专题形式分析佛教核心命题(如缘起、空观),建立现代哲学诠释框架。 - 禅宗与心性论研究:提出“禅宗心性论的儒学化”观点,强调佛教中国化中的思想调适。 - 学术史梳理:编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系统总结从魏晋至明清的佛教思想脉络。 ✅ 杜继文 - 佛教史与思想史结合:代表作《中国佛教史》(合著)以断代史形式分析佛教与政治、经济的互动,如唐代寺院经济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经典研究:对《大乘起信论》《楞严经》等争议经典进行考辨,回应“批判佛教”的质疑。 - 教史与教理并重:主张“从教史中提炼思想”,推动佛教研究的理论深化。

0 阅读:0
史学的晓生

史学的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