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除夕,徐悲鸿为刘金涛作画,刚画两只公鸡,停电了。眼看无法完成,徐悲鸿便

麻麻赖赖 2025-04-26 14:57:10

1947年除夕,徐悲鸿为刘金涛作画,刚画两只公鸡,停电了。眼看无法完成,徐悲鸿便提议下次再画。不料,后来齐白石看到这幅画后,又补了石台小草,成就了这幅《金鸡图》。 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城,一位装裱师的名字在文化圈里格外响亮。装裱大师刘金涛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当时北京画坛最受推崇的装裱专家。 他的工作室位于北京城内,常年为各路名家提供装裱服务,其中不乏齐白石、徐悲鸿等一代大师。装裱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鉴赏能力,刘金涛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1945年,正值鸡年,刘金涛在为徐悲鸿装裱作品时,向这位与自己相交已久的大师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够得到一幅徐悲鸿的《金鸡图》。 对于这个请求,徐悲鸿欣然应允。 当时的徐悲鸿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同时还要主持多个美术社团的工作。他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甚至连基本的休息时间都难以保证。 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之下,为刘金涛画《金鸡图》的承诺一再延期。从1945年到1946年,徐悲鸿的工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社会变革而变得更加繁重。 每次刘金涛去给徐悲鸿送装裱好的作品时,都能看到这位艺术家在处理各种事务。有时是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有时是在筹备展览,有时则是在组织艺术活动。 这段时期,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校长的徐悲鸿要为学校的未来做出重要决策。同时,他还要应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和请托。 尽管如此,刘金涛从未因为画作迟迟未完成而心生不满。作为一个常年与艺术家打交道的装裱师,他深知创作需要合适的时机和心境。 这幅《金鸡图》的约定渐渐被其他紧急事务所掩盖。直到1947年的除夕之夜,这个承诺才重新浮现在徐悲鸿的记忆中。 1947年,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节日的氛围中。徐悲鸿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难得的清闲时光。 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艺术家,徐悲鸿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回顾起了过去的承诺。在翻看自己的记事本时,那幅欠了刘金涛近两年的《金鸡图》引起了他的注意。 当时的北京城电力供应并不稳定,但由于徐悲鸿的特殊身份,他的住所享有专线供电的待遇。这让他得以在夜晚继续创作。 在台灯的照射下,徐悲鸿铺开宣纸,开始专注于创作这幅期待已久的《金鸡图》。他先是勾勒出两只雄姿英发的公鸡,这两只公鸡的造型生动有力。 正当徐悲鸿准备继续添加背景时,意外发生了。除夕夜的用电高峰导致供电系统不堪重负,整个街区陷入了一片黑暗。 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打断了徐悲鸿的创作思路。台灯的光芒骤然消失,室内只剩下微弱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 家中虽然备有油灯,但长期使用电灯的徐悲鸿已经不习惯在昏暗的油灯下作画。画作戛然而止,两只公鸡成为了这幅作品唯一的主角。 在当时的创作环境下,徐悲鸿决定暂时搁置这幅画作。他在画作上写下落款,计划在未来找个合适的时机重新为刘金涛创作一幅完整的《金鸡图》。 这幅未完成的作品展现了徐悲鸿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便只有两只公鸡的构图,也足以体现出他对动物造型的精准把握。 每一根羽毛的走向,每一个动作的展现,都显示出徐悲鸿深厚的绘画功底。这两只公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从画中跃出。 虽然画作未能完成,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并未因此减少。相反,这种意外造就的"半成品"为后来的艺术发展留下了独特的历史见证。 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徐悲鸿的每一幅作品都受到极大关注。这幅因停电而未完成的《金鸡图》,也在无意中成为了一件特殊的艺术品。 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去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艺术界。这位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画坛。 刘金涛经常会拿出那幅未完成的《金鸡图》,这是徐悲鸿留给他的最后一件作品。这幅画虽然只有两只公鸡,却凝聚着两人多年的友谊。 一天,齐白石来到刘金涛的工作室。这位同样德高望重的画家看到了摆在案头的《金鸡图》。 齐白石与刘金涛、徐悲鸿都有着深厚的交情。看到这幅未完成的作品,齐白石主动提出要为画作添加背景。 在刘金涛的工作室里,齐白石拿起了画笔。他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在画面上增添了石台和小草的元素。 齐白石的补画让这幅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两只公鸡不再显得孤单,石台和小草的点缀让画面更加丰富。 这次补画是一次艺术的接力。虽然最终效果与徐悲鸿原本的构想可能有所不同,但这种艺术的交融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价值。 画中一只公鸡立于石台之上,另一只仰头相望。这种构图虽然存在技术上的瑕疵,但却真实记录了这段特殊的艺术交流。 1954年,徐悲鸿纪念馆筹建工作正式开始。作为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缅怀,刘金涛将这幅意义非凡的《金鸡图》捐赠给了纪念馆。 直到今天,这幅独特的《金鸡图》仍在徐悲鸿纪念馆展出。它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见证,讲述着一段关于艺术、友情和传承的故事。

0 阅读:38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