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图新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在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不足、研发投入收缩及现金流压力仍存,整体基本面呈现“转型阵痛与结构性机会并存”的特征。以下从财务表现、业务结构、行业竞争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财务表现:营收微增与现金流承压
1. 收入增长与亏损收窄
公司一季度营收7.56亿元,同比增长6.87%,主要得益于智云业务(车联网数据服务)的稳定贡献。净利润亏损1.52亿元,同比收窄10.18%,扣非净利润亏损减少11.53%,显示核心业务亏损幅度有所改善。但亏损状态未扭转,反映出智能驾驶等高投入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2. 毛利率下滑与费用控制
毛利率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至35.91%,主要受智驾业务硬件成本上升及行业价格战影响。期间费用同比减少230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下降10.81%,公司解释为“优化研发效率”,但长期可能削弱技术竞争力。
3. 现金流恶化与偿债压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4.95%至3870万元,主要因销售回款放缓及支付方式调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917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37.19%,显示公司偿债压力增大,资金链稳定性面临考验。
二、业务结构:智云主导与智驾突围
1. 智云业务(车联网):基本盘稳固
智云业务占总营收60%以上,是当前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为宝马、丰田等车企提供合规化数据服务,并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推出汽车专属云解决方案,强化数据闭环能力。但该业务增长依赖车企存量订单,增量空间有限。
2. 智驾业务:技术突破与商业化瓶颈
智驾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20.77%,但一季度具体收入未披露。公司推出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搭载自研AC8025芯片与地平线征程®3技术,瞄准10万级车型市场,成本较竞品低20%以上。然而,华为、Momenta等竞争对手已实现L3级技术量产,四维图新在高阶智驾领域仍处追赶地位。
3. 智芯业务:芯片放量与生态协同
车规级MCU芯片出货量累计超2.5亿颗,AC8015芯片导入多家头部Tier1前装订单。与航盛电子合作开发芯片联合定义及舱驾融合技术,有望加速产品落地。但芯片业务毛利率受原材料成本波动影响较大,需关注供应链稳定性。
三、行业竞争:政策红利与巨头挤压
1. 政策驱动与市场机遇
北京、武汉等地L3级自动驾驶政策落地,2025年城市NOA搭载量预计突破300万辆,为高精地图、车路协同等业务带来增量需求。四维图新中标北京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有望受益于新基建投资。
2. 头部企业的降维打击
华为乾昆智驾系统已实现L3级技术量产,覆盖40万-60万元高端市场;Momenta通过无图NOA方案快速适配车企需求,定点车型超140款。四维图新则聚焦10万-30万元市场,以“地图+定位+算法”组合拳实现性价比突围,但面临硬件成本压缩与软件订阅收入不足的双重挑战。
3. 监管趋严与合规成本上升
工信部要求智能驾驶功能标准化表述,禁止“脱手”“脱眼”等宣传,可能延缓行业渗透速度。四维图新作为合规服务供应商,或在数据安全领域获得更多订单,但需承担更高的技术验证成本。
四、未来展望:战略调整与风险提示
1. 战略聚焦与资源整合
公司提出“全栈可控”战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设定2025年净利润增长70%、营收增长30%的目标,强化管理层激励。同时,收缩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智驾芯片、高精地图及车路协同领域。
2. 技术路线与生态合作
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端到端自动驾驶训练平台,引入AI大模型提升算法效率。在车路协同领域,通过路侧设备构建高精地图动态更新能力,降低数据采集成本。
3. 风险与挑战
现金流压力:若智驾业务未能快速放量,经营性现金流可能持续恶化,影响研发投入与债务偿还。
技术迭代风险:华为、Momenta等对手在算力、算法上的领先优势可能进一步扩大,四维图新需加快技术突破。
政策不确定性:L3级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划分细则尚未明确,可能影响车企采购决策。
结论:转型阵痛中的结构性机会
四维图新正处于从传统地图服务商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关键期。短期来看,智云业务的稳健增长与智驾业务的技术突破为公司提供支撑,但盈利模式尚未跑通、现金流压力及行业竞争加剧仍是主要制约。长期而言,若能在L3政策红利期加速智驾产品量产,并通过生态合作构建差异化壁垒,公司有望在智能汽车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其智驾业务商业化进展及现金流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