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赓彭德怀爆发争吵,彭德怀直言:陈赓,我是国防部长。 1928年,彭德怀作为国民革命军团长,在平江发动了起义,投入了革命的洪流。同时,家中三弟彭荣华的妻子龙国英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彭康龙,后来改名彭启超。 随着彭德怀的起义,彭家的日子变得愈加艰难。敌人对其家族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和报复,使得彭家陷入了困境。虽然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的压力逐渐减轻,彭家才得以稍微松口气。 此时,彭德怀已加入共产党,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他开始通过信件向家人传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劝导亲人投身革命,报效国家。 彭德怀的信让他的二弟彭金华感受到了深刻的震动,立即前往革命根据地,投身革命行列。随后,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也在家族的影响下加入了革命,不仅如此,彭金华的妻子和彭荣华的妻子也积极参与了革命事业。 此时,年幼的彭启超成为了家中的“放哨”者,他虽然年纪尚小,但在一次次的秘密会议中担起了监视敌人的责任。尽管他并未了解父母和长辈的具体革命工作,但这种责任感和坚韧的品质,早已在他内心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与日军激战时,彭家却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报复。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与妻子龙国英被杀害,彭荣华壮烈牺牲,龙国英则被抢救回了生命。 敌人的搜捕并未止步,彭金华等人相继牺牲。那年,年仅12岁的彭启超,成为了一个承载家族仇恨和革命使命的少年。在亲戚的帮助下,彭启超与弟妹们四处躲藏,避免了敌人的追捕。 面对家庭的变故,龙国英决定送彭启超前去寻找彭德怀,请他为家族复仇。尽管年纪尚小,彭启超开始了一段艰难的旅程,从湘潭一路辗转前往解放区。 经过多次曲折的尝试,他最终在桂林通过自制的莲花落吸引了抗日组织的注意,并被敌人关押,但敌人很快放弃了对他进一步的盘问。 几个月后,彭启超获得了释放,依然坚持用莲花落寻求与革命组织的联系。终于,他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并被带到延安。1943年,15岁的彭启超正式加入革命,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在解放战争中,彭启超在西北野战军服役,参加过多次战斗,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后,彭德怀将他送到哈军工学习。 到了1955年,军衔授予的前夕,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来到哈军工视察,并与院长陈赓就军衔授予问题进行了讨论。当陈赓报告完毕,提到一名学员的上尉军衔时,彭德怀突然打断,提出让这名学员的军衔下调一级。 尽管陈赓依据规定坚持认为没有问题,彭德怀仍执意更改:“我是国防部长,你是院长,按照规定,你应该听我的。”而那个被降级的学员,正是彭启超。 这一决定让彭启超心中产生了不满。尽管他的战斗经历和军功让他觉得自己应当被评为上尉,但最终他的军衔仅为中尉。抱着疑问,他趁机来到北京,想亲自找伯伯澄清心中的困惑。 彭启超在彭德怀的办公室前敲门,看到伯伯仍在工作。两人寒暄一番后,话题自然转到军衔问题。彭启超向伯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彭德怀听后沉默良久,最后才开口解释,原来军衔的评定背后有着更复杂的考虑。为了避免外界认为他通过关系给侄子提供便利,彭德怀做出了降级的决定。 彭启超听后非常震惊,他没有想到伯伯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眼中的泪水不断涌出,他感到自己的委屈无法得到理解。然而,彭德怀坚持认为,这样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彭家人的长远利益。作为一名军人,评衔不仅是个人荣誉的体现,更关乎到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与评价。 当彭启超离开时,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走进了屋里,对丈夫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彭启超的要求并不过分,丈夫不应如此强硬。尽管两人有分歧,但彭德怀的坚持依然没有改变。那一夜,彭启超没有回家,第二天他便匆匆前往火车站,准备返回哈尔滨。 就在他准备登车时,妹妹彭钢突然出现,带来了伯伯送给他的围巾和一封信。信中,彭德怀解释了他的做法,并叮嘱彭启超要始终保持正直和清廉。读完信后,彭启超内心五味杂陈,泪水再次涌上眼眶。他深知,这份爱与责任,是彭德怀作为长辈的深沉期许。
1955年,陈赓彭德怀爆发争吵,彭德怀直言:陈赓,我是国防部长。 1928年,彭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6 09:09:09
0
阅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