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支八路军部队被敌军围困在古寺之中,正当众人焦灼商讨突围之策时,教导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6 02:13:17

1942年,一支八路军部队被敌军围困在古寺之中,正当众人焦灼商讨突围之策时,教导员突然掷地有声地提议:"依我看,不妨暂作权宜之计。"话音未落,他竟亲自下令敞开山门,将虎视眈眈的敌人迎进了寺院。 【消息源自:《鲁中军区抗战史料汇编》1942-1944年卷;《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叛变事件研究》2015年版;冯延福家族口述档案1980年代整理版】 1942年夏天的博山县热得邪乎,连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独立营七十多号人拖着灌了铅似的腿钻进破庙时,丁席昌的绑腿已经被荆棘划成了布条,他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汗,冲殿后的小战士吼:"把门板顶上!万一有情况……"话没说完就被孙黎打断:"老丁啊,鬼子这会儿还在三十里外啃干粮呢。"这个戴圆框眼镜的教导员说话总带着笑,可指甲缝里还留着昨天收缴子弹时蹭到的枪油。 半夜里站岗的李大个儿突然觉得不对劲——庙后山坡上的萤火虫怎么排得跟操练似的齐整?他刚猫腰想凑近看,黑暗里就传来"咔嗒"一声金属响。这动静他太熟了,是三八大盖的保险栓!转身要跑时,后颈突然一凉,王化月不知什么时候摸到了背后,枪管顶着他脊椎骨:"教导员请你去开会。" 正殿里,孙黎正用钢笔尖挑着煤油灯芯。冯延福发现他今天特别讲究,连风纪扣都系得严实。"同志们,咱们被包围了。"孙黎敲了敲供桌上的地图,钢笔在"暂降"两个字上洇出个黑太阳。丁席昌"哐"地踢翻条凳:"放屁!三排还有二十发子弹,能撕开个口子!"孙黎突然笑了:"子弹?"他掀开袈裟露出整箱弹药,"王班长,给皇军发信号吧。" 庙门被撞开时,十七岁的小通讯员正往枪膛里压最后一颗子弹——那是他偷偷藏起来的"光荣弹"。伪军的探照灯扫过来,照见孙黎白生生的脸在喊话:"太君说了,投降的管饭……"话音未落就被惨叫声盖过,丁席昌抡着大刀片已经剁翻了两个伪军,刀刃卡在第三个鬼子的锁骨里拔不出来。冯延福后来总梦见那个画面:没有子弹的战士们举着枪托扑上去,像麦子似的被机枪一茬茬扫倒,血顺着青砖缝流成了八卦图。 孙黎确实风光了半年。在县城醉仙楼喝花酒时,他最爱显摆腰间的王八盒子:"老子一个计策就灭了八路半个营。"可1944年清明那天,给他送烟土的伙计突然掏出驳壳枪,三发子弹全钉在眉心——后来打扫战场的人说,叛徒最后的表情像极了当年庙里被吓傻的泥菩萨。

0 阅读: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