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7年,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在科英布拉大学创建了一所崭新的学院,取名为"王家学

星瑞看历史 2025-04-25 21:33:41

1547年,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在科英布拉大学创建了一所崭新的学院,取名为"王家学院"。这所学院的建立,以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于1530年创立的同名学院为蓝本。应约翰三世的邀请,葡萄牙著名人文主义学者戈维亚从法国波尔多回到祖国,出任这所新学院的首任院长。 戈维亚出身于一个在葡萄牙教育界颇有声望的家族,其家族成员多居住在科英布拉和贝雅两地。他遵从国王的意愿,从法国波尔多的古椰奈学院招募了一批精通艺术、数学、修辞、人文学科以及古典语言的教师,其中不乏法国人、苏格兰人和葡萄牙人。在这些杰出学者的带领下,"王家学院"很快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学子。 然而好景不长,戈维亚因病去世。继任院长一职的是他的侄子迪亚哥·戈维亚,此人曾担任巴黎圣巴伯学院的院长。迪亚哥·戈维亚从巴黎又引进了一批教师,然而他们与戈维亚从波尔多招募来的教师在教义解释上产生了分歧,两派很快发生冲突。 这场源于学术观点差异的纷争,折射出当时欧洲思想界正经历的剧烈变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席卷欧洲,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遗产,力图超越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桎梏。然而,不同国家、地区在接受新思想的过程中表现各异。法国作为人文主义的发源地之一,新思想传播较早且影响深远。相比之下,地处欧洲边陲的葡萄牙,文化较为保守,人文主义思想传入较晚。因此,当两地学者齐聚科英布拉,学术分歧在所难免。 约翰三世创建"王家学院",意在推动葡萄牙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具备新知识、新思想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戈维亚兄侄先后出任院长,广招贤才,体现了葡萄牙王室力图借鉴法国"王家学院"模式,推动本国教育改革创新的决心。然而,"王家学院"内部的冲突,也反映出文化思想转型过程中的波折与坎坷。 尽管道路曲折,葡萄牙"王家学院"作为一个文化教育的试验田,其意义不容忽视。它开启了葡萄牙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为人文主义思想在该国的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文艺复兴为葡萄牙播下了思想解放的种子,教育领域的变革更是其重要体现。"王家学院"的创立,象征着葡萄牙开始努力追赶欧洲文化发展的步伐,在曲折中求索进取,这种精神值得后人赞赏和发扬。 总之,约翰三世创建的"王家学院",是葡萄牙教育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戈维亚兄侄为首的教师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但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推动知识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尽管两派教师发生冲突,但这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多元性与复杂性。这场发生在科英布拉大学校园内的学术之争,折射出一个国家思想文化转型的阵痛。作为这一变革的缩影,"王家学院"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更在于见证了一个民族从守旧走向开放、从停滞走向进步的历史转折。

0 阅读:0
星瑞看历史

星瑞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