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山东沂蒙山区,一位名叫明德英的聋哑农妇,用甘甜的乳汁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谁曾想,这段跨越战火的情谊,在44年后的1985年迎来了最动人的重逢——当年那个被救的少年已年过花甲,62岁的庄新民热泪盈眶地跪倒在恩人面前:"娘!您的儿子回来了!" 【消息源自:《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哑娘传奇》1985年新华网专题报道;《临沂地方志·抗战人物卷》1998年修订版;庄新民口述回忆录(载《人民公安》1995年第4期)】 1941年初冬的沂蒙山区,寒风卷着枯叶在坟茔间打转。聋哑妇女明德英佝偻着身子,把最后几片地瓜干塞进怀里。她每天都要穿过这片乱葬岗——这是村里人都不敢靠近的地方,却是她看守墓园的必经之路。突然,土坡后传来窸窣响动,拨开枯草,赫然躺着个满脸血污的年轻人,八路军军装被子弹撕开三道口子,右腿的伤口已经发黑。 "这要让我家那口子看见..."明德英下意识摸了摸空荡荡的手——丈夫李开田几个月前被鬼子抓去修炮楼,再没回来。她蹲下身,年轻人突然睁开眼,干裂的嘴唇蠕动着:"水..."声音轻得像蚊子叫。明德英急得直摆手,指指自己耳朵又指指嘴巴,年轻人眼神突然黯淡下去。 当天夜里,村东头王保长家的狗叫了半宿。明德英把门板卸下来当担架,棉被浸透冷汗和血水。她摸黑把伤员拖进看坟的草棚,这里连本村人都绕着走。第二天鸡叫头遍,她蹲在灶台前犯了难:家里最后半碗玉米面昨天吃完了,伤员牙关紧咬,喂水都顺着嘴角流。 "哇——"里屋传来婴儿啼哭。明德英冲进去抱起未满周岁的女儿,突然愣住。她低头看看自己渗着奶水的衣襟,又望望草棚方向,突然狠狠抹了把脸。当温热的乳汁滴进庄新民嘴里时,这个18岁的小战士突然像触电般抽搐起来,眼泪混着奶水滚进乱发里。 整整七天,明德英白天装作捡柴火,实则在坟堆间挖野菜;夜里等女儿睡着,就溜去草棚喂奶。有次她正俯身擦拭伤口,远处突然传来皮靴声,她整个人扑在庄新民身上,枯草簌簌落满两人全身。脚步声越来越近,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原来是伪军在试新缴获的步枪。 "大姐,等我找到部队..."能说话那天,庄新民攥着明德英的手直哆嗦。明德英却突然抄起烧火棍,在地上划拉出歪歪扭扭的"走"字,又指指北边山坳。第二天黎明,她把攒下的六个地瓜和丈夫留下的棉袄塞给庄新民,转身抱起女儿头也不回地往村里走。庄新民后来才知道,那天村里正挨家搜查"八路窝藏犯"。 1985年春天,上海牌轿车碾过临沂郊外的土路时,66岁的庄新民一直攥着车门把手。公安局长的制服熨得笔挺,胸口却别着枚褪色的八路军徽章。"就是这棵老槐树!"他突然喊停车,踉跄着扑向村口歪斜的草屋。82岁的明德英正坐在门槛上晒日头,怀里还抱着那个总也缝不完的鞋底。 "娘!"庄新民膝盖砸在泥地上闷响。明德英浑浊的眼珠转了转,继续纳她的鞋底。直到庄新民掏出个发黄的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件带血渍的婴儿襁褓,老人突然浑身发抖,干枯的手一把抓住他的肩章。当晚,庄新民蹲在灶台前烧火,就像44年前那个雪夜,明德英颤巍巍端出碗卧着荷包蛋的面条。 在上海市中心那栋小洋楼里,明德英总爱趴在窗台上看车水马龙。有次庄新民系着围裙给她梳头,老人突然"啊啊"叫着比划,女儿翻译说:"娘问你现在还喝不喝得惯牛奶?"庄新民手里的木梳"啪嗒"掉在地上。1995年明德英去世时,公安局仪仗队为她抬棺,覆盖党旗的灵柩上摆着两样东西:半块风干的窝头和装满乳汁的玻璃瓶。
1941年,在山东沂蒙山区,一位名叫明德英的聋哑农妇,用甘甜的乳汁救活了奄奄一息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5 21:00:50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