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最新谈话|世界秩序转移与中国(5)摘自李录芒格书院创新井喷的时代问:今年

姬锋 2025-04-25 18:52:14

李录最新谈话|世界秩序转移与中国(5)

摘自 李录 芒格书院

创新井喷的时代

问:今年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出现了一批走在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这个现象会持续下去吗?

李录:谈到科技发展,我发现不同的经济体在高速发展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创新密集性爆发的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经济体已经持续高速发展了相当一段时间,然后就出现了一代际的人。在这代人的有生之涯中,生活水平不仅实际越来越好,期望也越来越好,他们没有了生存的基本压力,但明显还有更高的追求。这时就会出现密集的创新,并连续几代人有所成就。

真实的生活就是半瓶水。当生存压力大的时候,看未来时你只会看到空的一半。当你没有生存压力但也还没有特别富足的时候,就会全方位地看,既看到回报,也看到风险,继续拉关系找生意,同时也很享受生活。而没有生存的压力,对未来充满希望时,生活会变得更好就成了一个自然的假设。但是富足的时间并不长,奋斗的习惯仍然在,这时人其实就处在一个很独特的心理阶段,会出现密集的创造力爆发。

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出现过这样的井喷时代,所有重要的发明创造、新的公司都会密集出现。

1776年,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开启了工业革命。英国又过了几十年,在1820-1830年和1850-1860年出现了几波密集的创新。

德国在1871年统一之后二十年,1890-1910年前后出现了空前的科学、技术、工业的密集创新阶段。

美国一次是在内战之后二十年的1880-1910年,一次是在二战之后的1940-1960年,两次出现连续几十年的轮番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人敢想敢干的人。美国的特殊之处在于,除了本土的人才以外,它还吸引了大量别的国家的人才一波一波地到来。一波中一般到第二代,会开始出现创新的井喷。它跟别的国家还真是不太一样。

其实到今天仍是如此,如互联网、云计算、AI 等方面的创新仍在进行。中国有可能也已经开始步入这样一个时期。工业革命的基础已经有了,基础设施也很完整,新一代受到完好教育、又不为基本生存压力所迫的年轻人出现。

这群人基本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30岁上下。在他们的一生中,每年的生活都比以前更好一点,没怎么经受挫折。他们对世界更了解,对未来更有信心,希望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创造和思考。

中国一代一代的人在往这个方向走,这一轮的改革红利,表面上是制度引起的,更内核的其实是时代的变化。背后还是人性,还是人的变化。

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优秀的企业家,任正非时代就出了独特的任正非,王传福时代也有一批了不起的创业家。当再到下几代时,你会发现创新越来越密集,而且也没那么苦哈哈的了。你会发现天公在不拘一格降人才,能看到很多运气,看到许多事情变得更容易,而且互相之间会产生影响。

这个时候如果把国内的消费打开,把最窄的管道打通,可能都不需要灌什么水,水流就哗哗开始喷涌了。一切的前提是要把环境放松,把最窄的地方打通,让水流动,自然会形成奔涌之势。

0 阅读:0
姬锋

姬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