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百万家族的“留余哲学”看胖东来任正非和刘强东,再对比一下美团、滴滴 河南巩义有个康百万家族,是明清以来中原地区的一个著名富豪家族。家族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全盛,咸丰后没落,民国中期衰败。从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数千顷。 康百万家族历经四百年兴盛不衰,其堂屋悬挂的"留余"匾额揭示了家族的处世智慧:"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这种克制与分享的智慧,在当代商业实践中焕发新生。胖东来将90%的利润回馈员工,打造出让员工有尊严、让顾客有温度的商业生态;刘强东坚持为基层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改善住宿条件,用实际行动诠释企业对人的尊重;任正非始终强调"财散人聚",通过股权分配凝聚团队力量。这些企业家以现代商业语言,重新演绎着"留余"的古老智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奉行极端利己主义的商业行为。某些平台企业例如美团,滴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算法压榨劳动者、挤压中小商家生存空间,看似短期内获取暴利,实则破坏商业生态,透支社会信任。历史反复证明,违背道德伦理的商业行为或许能获得一时之利,却难以抵御时间的检验。正如康氏家族深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现代企业更应明白,商业利益的获取必须建立在社会价值创造的基础之上。 在商业全球化时代,"留余哲学"具有特殊意义。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盈利机器,而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利益共同体。善待员工、尊重合作伙伴、回馈社会,看似让出部分利益,实则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利他"思维,不仅能激发员工创造力、增强品牌美誉度,更能构筑抵御风险的护城河。当企业将道德伦理融入商业模式,就能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从康百万家族的祖训到当代商业实践,"留余哲学"始终提醒我们: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真正的价值创造必然包含对他人、对社会的善意。唯有坚守道德底线,秉持分享精神,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商业传奇。这既是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更是商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从康百万家族的“留余哲学”看胖东来任正非和刘强东,再对比一下美团、滴滴 河南
全景社会啊
2025-04-23 19:24: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