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像中国?不是新加坡,也不是大马,而是这个小国,汉语报考人数全球第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找一个国家最接近中国,或许你会首先想到新加坡,因为那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也许你也会提到马来西亚,因为那里华人众多,节庆文化与中国颇为相似。 而真正在文化、语言、生活方式中与中国有着深层联系的,却是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邻国——越南,一位来自北京的记者曾乘坐航班飞抵河内,仅仅四个小时的飞行,却仿佛穿越回了一个“熟悉”的世界。 在这座越南的首都城市中,随处可见讲中文的市民,甚至连街头的小贩和孩童都能蹦出几句汉语,而这一切并非巧合,而是越南社会长期潜移默化中对中国文化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 近年来,越南掀起了一股“中文热”,据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越南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跃居全球第一,远超许多华人比例更高的国家。 这股热潮不仅表现在考试人数上,也深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从小学三年级起,不少学校就已将汉语列为选修甚至必修课程;一些重点大学中开设中文专业的比例不断上升,孔子学院在越南多所高校中也得到了稳定发展。 当你走在河内或者胡志明市的街头,你会不时地听到用熟悉语调说出的“你好”“谢谢”,甚至还能遇到能流利交流的当地人,在一所语言大学的教学楼里,一位越南教授自豪地展示她的汉语教学成果:“我们学生中有很多人把学好中文视为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 越南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远远超出了语言层面,打开越南本地的视频平台,从80年代风靡至今的《还珠格格》《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依旧被频繁播放,这些在中国观众心中早已成为童年记忆的电视剧,在越南却年年暑假重播,被新一代青年不断“安利”给朋友。 甚至连剧中人物台词、情节桥段,也成为越南学生们学习中文的趣味教材,从2008年至今,越南从中国引进的电视剧超过了700部,在某些频道中,一天播放的中国影视内容占比几乎达到50%。 这样的文化“浸润”并非强加,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吸收,就像阳光之下生长的植物,悄然长出熟悉的形状,如果你走入越南城市中的商圈、集市或庙宇,常常能看到店门上贴着红色的“福”字、对联,寺庙中悬挂的木牌匾上写满了规范工整的汉字,街头也常常有年轻人身穿汉服打卡拍照。 他们并不是在“cosplay”,而是在借此表达一种亲近感、一份文化归属的认同,越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关联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秦汉时期,中国中央政权曾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郡县,将汉字书写系统、儒家学说、礼仪制度及科举考试制度一同带入。 尽管此后越南逐渐走上独立建国的道路,但这些文化影响并未消失,反而深深融入了其国家肌理,直至近代,越南社会的书面语言仍然依赖“汉喃文”(结合汉字和越南本地文字的书写方式);在教育体系中,儒家思想和经典依然是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越南是东亚文化圈中最深受中国古代文明影响的国家之一,而这种影响,既有厚重的历史渊源,也在现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正因为有这样深远的历史背景,越南人民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没有所谓的“文化隔阂”,反而是“文化亲缘”。 他们理解“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欣赏《红楼梦》里的诗意人生,也痴迷于金庸笔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振,使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文化亲近感之外,现实的经济纽带也日益紧密,自2004年起,中国就成为了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如今,无论是电子产品、食品饮料、家居用品还是日用百货,来自中国的商品在越南市场上几乎无处不在。 更重要的是,这种经济联系也给普通越南人带来了新的机会:懂中文者更容易在中资企业中找到高薪工作,薪资水平可比同类岗位高出20%到30%。 今天,越南人学习中文不再只是为了考试或职业选择,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伸,是对邻国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学着欣赏《论语》里的智慧、宋词里的婉约、武侠小说中的义气和情怀。 这种文化的双向流动,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或接受,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对话,它既是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创新,是两种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彼此靠近、共同生长。 或许,当我们再次提起“哪个国家最像中国”时,应该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相似,而是看向那些已经将中国文化深深融入血脉的地方,而越南,正是在这场静水深流的文化长河中,悄然成长为一面映照中国的镜子。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中文水平考试在国外有多火?》2024-11-18)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像中国?不是新加坡,也不是大马,而是这个小国,汉语报考人数全球第
乾坤蕴含乾坤
2025-04-23 10:52:45
0
阅读:169
红胡子
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