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时孱弱无力,慧者无需多言

功彦说影剧综 2025-04-22 15:05:14
或者说,有时候真正的强者也无需多言。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在我上次写《决战之后》的笔记下面留言说“碾压《特赦1959》”,我深表同意,并不是想拉踩剧版——其实那部也不能算剧版,电影是根据长篇纪实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改编的,剧可不是,只能说是类似题材。 那种碾压感呢,不是剧不够好,是电影太强了。我上次评论电影,说它呈现了“一种碾压式的自信和‘历史必然’的笃定”,所以整个电影都弥漫着一股强者从容不迫的气质,我觉得这才是它让我们觉得碾压的关键,不光碾压同题材的电视剧,因为近十几年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都少有这种气质,它在这种“势头”上还碾压了很多不同题材的主旋律影视作品。 这种笃定,我想来自于它的呈现形式放弃了“辩论”这个乍一看热闹的形式——太多影视作品执着于说服、反驳了,它不,它呈现的更多的是不置身事内,冷眼旁观,但不怒自威。 电影的主要人物,是那些关押在功德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功德林里和他们日日相见的我方工作人员,电影不贪多,只主要塑造了三个人,而这三位,甚至没有完整的姓名出现: 李所长——功德林食堂大混战结束时他默不作声地看着一地食物残渣,眼神凌厉,他话不多,但他说话掷地有声,就几句话往那一站,就是功德林的定海神针; 刘管理员——人感觉比李所长温和,书卷气浓一点,但就是温柔而坚定的做派,不多解释,更多感觉做的是倾听,琢磨,不动声色推进工作的活; 无名小战士——一开始听刘管理员喊了他一句,但实在没听清他到底是小啥,小战士文化程度不高,人看起来也不太聪明的样子,估计嘴还笨,但他也绝对不拿自己的短处去碰“敌人”的长处,他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不卑不亢。 我最最喜欢这部电影里的一个细节就是和他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功德林里很多人觉得有机可乘,蠢蠢欲动,杜建时和陈长捷正在嘀嘀咕咕,见他来了,欺负小战士听不懂,切换成英语交流。这要换了其他影视剧,估计为了体现咱的“卧虎藏龙”,会整得像爽剧,比如小战士马上用流利的英语打岔之类的。 电影没有,这小战士还是那么憨憨地,抓着脑袋问,我想请教个字。得到了答案,他又抓着脑袋离开了,还是那么憨憨的。他的背影虽憨,却似乎有大智慧,旁白更意味深长地提到了“人民”。 不像别的影视剧动不动就拍桌子吵架谁也不服谁,这部电影里,慧者强者们,从不多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