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河南一男子蹲在集市摊位前,上下打量一枚小巧的玉兔许久,摊主以为大生意来了便说道:“这枚玉兔没有200元,我不卖。”接下来男子的话让摊主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1978年,河南某个热闹的集市上,有个哥们儿赵涛,他啊,是个历史迷,在那摊儿前转来转去,就跟寻宝似的。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个宝贝——一枚小巧的玉兔,那玉兔看着就低调有内涵,好像藏着千年的秘密。 摊主一看赵涛这眼神儿,就知道遇到行家了,立马张口就是200块,心想这次可是钓到大鱼了。 赵涛呢,不慌不忙,拿着玉兔左看右看,那眼神儿犀利得跟侦探似的。摊主等得花儿都谢了,心想这家伙咋还不上钩呢,于是就开始降价诱惑,结果赵涛愣是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赵涛问这玉兔哪儿来的,摊主一脸神秘地说:“祖传的,明朝的!”还一直强调这东西有多珍贵。赵涛一听,心里就乐了,他慢悠悠地说:“哥们儿,你这可不是祖传的,是你家挖地的时候不小心挖出来的吧?你媳妇觉得好看,就让你拿来卖了,对吧?”摊主一听,愣住了,敢情自己对这玉兔的价值是一点儿都不了解,这价儿也是随便标的。赵涛一亮出他的专业知识,摊主直接看呆了。他悠悠地说,这枚玉兔啊,八成是唐朝那会儿的,历史文化价值杠杠的。摊主一听,心里直呼“失敬失敬”,原来这宝贝疙瘩这么不简单。最后,赵涛甩手500大洋,摊主觉得这是天上掉的馅饼,赵涛呢,则是捡了个大宝贝。 到家后,赵涛对玉兔那是又查又看,文献翻了一堆,愣是把它和唐朝文化扯上了关系。他还琢磨着,这玉兔说不定就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小礼物呢。一番研究下来,赵涛写了篇论文,把过程结果写得明明白白。论文一出,学术界那是炸了锅,赵涛也被请去各大会议秀了一把。为了让更多人瞧瞧这文化遗产,他一咬牙,把玉兔捐给了国家博物馆。 几年后,赵涛故地重游,发现当年那寒碜摊位已变身豪华古董店,店主正是那位摊主。摊主感激涕零地说,当年赵涛那500块,就是他创业的启动资金。现在,这枚玉兔在国家博物馆里闪闪发光,成了连接古今的纽带,讲述着大唐的辉煌与梦想。
1978年,河南一男子蹲在集市摊位前,上下打量一枚小巧的玉兔许久,摊主以为大生意
时光匆匆行者路
2025-04-22 10:38: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