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年,身患重病的成吉思汗把托雷叫到跟前,表示西夏国已成困笼之兽,城破之时,一人不留,即便献城,也要屠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查子香) 这句冷酷无情的遗言,瞬间在营帐内掀起一阵惊涛骇浪,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与震撼。这道残忍的命令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历史背后的真相! 成吉思汗,这位崛起于蒙古大草原的“一代天骄”,一生征战无数,威名远扬。他出生时,手里紧紧握着一块状如长矛的血块,在蒙古部落,这被视为英雄的预兆,父亲也速该为他取名铁木真,寓意“精钢”。 然而,铁木真的童年却充满了苦难。9岁时,父亲被仇敌下毒害死,曾经的酋长儿子瞬间沦为草原流民。族人们无情地抛弃了他们母子,为了生存,母亲带着他们挖野菜、钓鱼,艰难度日。可即便生活如此困苦,铁木真也没有放弃,反而在磨难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坚毅勇敢的男子汉。 铁木真18岁时,好不容易娶回了未婚妻孛儿贴,可孛儿贴却被北方强族蔑儿惕部落掠走。这奇耻大辱让铁木真下定决心,一定要变得强大,守护自己的家人和部落。 于是,他联合父亲生前的好友王罕、札木合父子,出兵救回了妻子。经此一役,铁木真不仅收获了爱情,还萌生了一个伟大的志向——统一蒙古各部。 在铁木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的麾下。1189年,斡难河上举行了贵族会议,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 此后,他带领蒙古铁骑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众多对手,基本收服了蒙古大大小小的部落。1206年,成吉思汗被拥戴为蒙古各部落公认的大汗,实现了蒙古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统一蒙古后,成吉思汗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1215年,他攻下金国中都,遇到了契丹遗民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一句“治国尚须工匠,治理天下岂可不用天下匠!”让成吉思汗大为赞赏,破格提拔了他。此后,耶律楚材成为了成吉思汗的得力助手,在他死后,还辅佐其儿子,把儒家的种子洒遍草原。 1218年,成吉思汗开始了长达7年的西征。他的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无不令敌人闻风丧胆。在攻下花剌子模旧城时,50万居民丧生,精美的清真寺化为灰烬。这场屠城虽然残忍,但也让整个中亚和欧洲记住了成吉思汗的威名。 时光流转,来到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征伐西夏。此时的他,已经65岁高龄,身体每况愈下。在出征前,他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由于长子术赤身世尴尬,老二察合台性情刚烈,两人都被排除在继承人名单之外。老三窝阔台和幼子托雷成为了候选人。按照蒙古传统,幼子托雷是“守灶人”,成吉思汗一心想立他为嗣。但考虑到帝国的稳定,窝阔台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他既能节制术赤和察合台,又能服众。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吉思汗在临终前下达了对西夏屠城的命令。这道命令看似残忍至极,实则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方面,西夏在与蒙古的长期对抗中,多次反复无常。他们时而投降,时而反叛,让成吉思汗深感恼怒。在蒙古铁骑的多次打击下,西夏虽然已如困兽,但仍负隅顽抗,这让成吉思汗决心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以绝后患。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他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蒙古帝国的威严,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挑衅。同时,这也是他对子孙们的一种考验,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意志,守护好大汗打下的江山。 1227年,成吉思汗在西夏六盘水附近病倒,最终与世长辞。他的儿子们遵照他的遗言,秘不发丧,继续攻打西夏。西夏国在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下,最终城破国亡。而那道屠城的命令,也被无情地执行,西夏百姓惨遭杀戮,整个国家几乎被从地图上抹去。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统一蒙古、征战四方,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然而,他的屠城行为也饱受争议。这道临终遗言,虽然展现了他的铁血手腕和对敌人的毫不留情,但也让无数无辜百姓失去了生命。 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成吉思汗到底是伟大的征服者,还是冷酷的屠夫?或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最公正的评判。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历史学家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1227年,身患重病的成吉思汗把托雷叫到跟前,表示西夏国已成困笼之兽,城破之时,
平南
2025-04-21 11:46: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