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宋庆龄迟迟不动手,提出3个条件,毛主席如何答复? 1949年,新中国马

历史观察视角 2025-04-21 02:04:39

开国大典前宋庆龄迟迟不动手,提出3个条件,毛主席如何答复? 1949年,新中国马上就要闪亮登场了,大家都瞪大眼睛等着看呢!毛主席那时候说了句特别接地气的话:“谁把老百姓放心上,谁就能坐稳江山。”眼瞅着开国大典就要来了,请孙中山先生的老伴儿宋庆龄来参加,那可是既给历史面子,又给大伙儿打气的好事儿。 可你猜怎么着?党中央那边刚一发邀请,宋庆龄却跟躲猫猫似的,愣是没动弹,就说“我还是在上海等着解放的钟声吧”。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哦——北平那地儿,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宋庆龄心里头的一块“敏感区”。再加上上海刚解放那会儿,有几个解放军兄弟不小心跑到她家门口逛了一圈,虽然事后都道歉了,但她心里头还是有点小疙瘩。 那毛主席是怎么应对这个“小插曲”的呢?咱们接着瞧!碰到这事儿,毛主席和周总理可没硬来,他们派了邓颖超和廖梦醒当说客,跑到上海去劝宋庆龄。俩人在那儿跟宋庆龄掏心掏肺地聊,宋庆龄也就敞开了心扉,说了自己的担忧,还提了仨要求:别给我整欢迎会,我想去见见张治中先生,还有啊,我得悄悄走,别人来接我。 毛主席一听,琢磨琢磨,前俩要求立马点头答应,但第三个嘛,实在办不到。他列了个简短又温馨的欢迎小分队名单,有自己、周总理,还有几位宋庆龄的老朋友,既显得党和国家够意思,又不失面子和温度。这一番苦心孤诣,直接把宋庆龄给说动了,她高高兴兴就踏上了北上的路。 到了开国大典,宋庆龄一出场,全场眼睛都亮了,那一刻,历史跟现实撞了个满怀,民族团结的力量那是杠杠的!

0 阅读:86
历史观察视角

历史观察视角

用全新视角解读历史,发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