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1年,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斩杀的曹家1000多口人,临死

墨色流年深 2025-04-20 19:10:09

公元251年,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斩杀的曹家1000多口人,临死前,他给儿孙留下了两个无比英明的遗嘱:理好国政,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251年,权倾朝野的司马懿留下了一份反常的遗嘱,其内容之特别,令人不禁想要探究究竟,这位位极人臣的大人物,在弥留之际却要求身后事从简,不许豪华葬礼,不准贵重陪葬,不与发妻同穴,甚至禁止后人祭拜。 这样的遗嘱,在讲究厚葬重祭的魏晋时期显得格格不入,然而细究其中缘由,这哪里是一份普通的遗嘱,分明是一位权谋家用生命写就的最后一份政治方略。 在权力的顶峰,司马懿却活在噩梦之中,他深知,一旦自己离世,那些被斩杀的冤魂必定不会放过自己的陵寝,而最让他担忧的,是自己的后人可能重蹈曹爽的覆辙。 早年投靠曹操时,他深知这位枭雄对人极其戒备,于是他刻意收敛锋芒,以一介文士的姿态蛰伏多年,这份耐性终于换来曹操的信任,让他得以在曹魏政权中站稳脚跟。 到了曹丕称帝时期,司马懿又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协助曹丕完成篡汉大业,却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让人觉得威胁太大,又在朝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位年轻气盛的托孤大臣,把司马懿当作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他哪里知道,当自己沾沾自喜地带着小皇帝外出时,这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这份遗嘱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保护了司马氏的统治根基,更为后人指明了长治久安之道,首阳山上那座不起眼的坟茔,让仇家找不到报复的目标,而那句“理好国政”的嘱托,则让司马氏的统治获得了民心的认可。 信息来源:司马懿真是个大奸臣吗?高平陵之变或难得此结论,北京晨报

0 阅读:130
墨色流年深

墨色流年深

墨色流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