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贺满姑被敌人押上刑场,敌人把她的四肢固定到两根平行的横木上,呈 “火”字型。敌人无耻地撕开她的衣服,割下胸部…… 1928年8月的一个清晨,湖南桑植县城北门外的校场坪上,聚集了大批被强迫前来围观的群众。在这片平日里老百姓赶集交易的开阔地上,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正押解着一位女性革命志士走向刑场。这位即将就义的巾帼英雄,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女英雄"贺满姑。 此时的贺满姑虽然已经服食了鸦片,但仍保持着一位革命者的傲骨。在被俘的一个多月里,敌人用尽各种酷刑,想要从她口中得到革命队伍的情报。皮鞭抽打、烙铁烫身,甚至当着她的面毒打她的孩子,可贺满姑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最终,她选择了服毒,也要坚守革命的秘密。 敌人为了显示他们的"威风",即便发现贺满姑已经服毒,仍执意将她押往刑场处决。在校场坪上,敌人将两根粗壮的横木架设成"人"字形,将贺满姑的四肢牢牢固定其上。随后,他们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凌迟处死。敌人先是撕开贺满姑的衣服,割下她的胸部,用麻绳穿起来挂在她的脖子上,接着又一刀一刀地在她身上割肉,直到这位年仅三十岁的女英雄壮烈牺牲。 但敌人的残暴行径并未就此停止。他们割下贺满姑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并威胁群众不准收殓她的遗体。这种野蛮的行为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当天夜里,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一群冒着生命危险的群众悄悄潜入城门附近。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贺满姑的遗体和头颅取下,带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在简陋的油灯下,乡亲们用白布将贺满姑的头颅和身躯仔细缝合,又用洁白的裹尸布将她紧紧包裹,最后将她安葬。 这位出身于桑植县洪家关的女英雄,自十八岁起就追随胞兄贺龙投身革命事业。她和姐姐贺英一起建立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游击队,带领大家打土豪、分田地,是当地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她精通双枪使用,武艺高强,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令敌人闻风丧胆。即便是在最后的生命时刻,她依然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贺满姑的英勇事迹在桑植县广为流传。当地百姓私下里编了不少歌谣,称赞这位"双枪女英雄"的英勇事迹。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她的故事一直在湘西大地上传颂。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品格。 贺满姑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比胞兄贺龙小两岁,从小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成长。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贺龙的革命思想和行动深深影响着年幼的贺满姑。她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改变劳苦大众的命运。 1916年,18岁的贺满姑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时,贺龙在芭茅溪盐税局领导了一次武装起义,缴获了一批武器。年轻的贺满姑主动向哥哥要枪,表示要投身革命斗争。从此,她开始刻苦练习射击技术,尤其专注于双手用枪的技巧。经过不懈努力,她练就了出神入化的双枪术,这也为她日后赢得"双枪女英雄"的称号奠定了基础。 次年,贺满姑和长姐贺英凭借在当地的影响力,组建起一支两千多人的游击队。姐妹俩分工合作,贺英担任支队司令,贺满姑任支队长。她们带领队伍深入乡村,打击土豪劣绅,没收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在一次次战斗中,贺满姑总是冲锋在前,以精湛的枪法和过人的胆识,带领战士们取得胜利。 在革命斗争的岁月里,贺满姑邂逅了同样投身革命的贫农青年向生辉。两人志同道合,结为夫妻。与其他革命伴侣不同的是,向生辉深知妻子的革命理想,主动承担起照看家庭的责任。他甘愿在家照顾五个孩子,支持妻子继续战斗在革命第一线。这种革命伴侣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当时的农村社会尤为难得。 游击队在湘西地区的活动,让贺满姑的威名远播。当地群众编了许多歌谣,赞颂这位巾帼英雄的英勇事迹。而在敌人眼中,贺满姑的名字则让他们闻风丧胆。每当打听到贺满姑率队出现在某个地方,敌人往往会望风而逃。 1928年,贺龙回到桑植领导革命运动。为了支持胞兄的工作,贺满姑和姐姐贺英主动将队伍和武器上交。然而,敌人突然调集重兵围剿桑植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部队主力不得不暂时转移。在这个危急时刻,贺满姑和姐姐在突围时不幸走散。她带人在罗峪寻找姐姐数日未果,只好暂时回到婆家杨垭村。 当地的反动势力很快卷土重来,形势日益危急。贺满姑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在亲戚家间辗转躲藏。一天,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不料被团防头子张恒如发现。在随后的遭遇战中,贺满姑持双枪奋力抵抗。但在子弹打光后,她还要照顾三个孩子,最终寡不敌众,和孩子们一起被捕。 这位叱咤湘西的女英雄,就这样走上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但她用生命诠释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格,她的事迹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在革命胜利后,当地政府为她修建了纪念碑,后人通过各种方式传颂她的英雄事迹,让这位"双枪女英雄"的精神永远流传。
1947年7月23日,小河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突然找到贺龙,神色凝重地说:“有句话
【3评论】【6点赞】
一一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