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晚清首富张弼士去买船票,德国的售票员傲慢地说:中国人不能坐头等舱!张弼士被气得七窍生烟,怒道:你们会后悔的!果然,半年后,这家德国船运公司总经理亲自上门给张弼士道歉求和。
张弼士1841年出生于广东大埔西河镇。18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独身一人前往南洋谋生,因为人聪明正直,做事干净利落,摸爬打滚数十年后,成为了南洋首富。据说他名下的资产比当时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但是,当时的清朝腐朽,国贫民弱,张弼士虽然富可敌国,还是中国驻新加坡的总领事,拥有身份和身价,却依然被德国的售票员嘲笑。
铁骨铮铮,七尺男儿,怎能吞得下这口气?他当即放了狠话:你们会后悔的!以后我的轮船,一律不卖票给德国人。
德国船运公司的工作人员看见暴跳如雷的张弼士,都露出嘲讽,不屑和鄙夷的神色。在他们眼中,一个中国人能掀出什么水花来?然而,他们很快就知道错了。
张弼士立即筹措资金,开了两家船运公司,一间叫裕昌,一间叫广福,航线和德国轮船基本一致,而且,轮船的设备,规格丝毫不比德国公司的差。
服务水平远高于德国公司,重要的是,票价只有德国公司的一半。一番操作下来,德国公司失去了大量的船客,生意一落千丈。
可德国船运公司的人还不知道悔改,盛气凌人地威胁张弼士扰乱市场秩序,必将受到严厉的惩戒。
张弼士对于他们的警告,同样傲慢地不予理会,继续以过人的优势碾压德国船运公司。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向忍气吞声的中国人,竟然这么硬气。
一段时间过后,德国船运公司濒临破产,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这下,他们的总经理坐不住了,上门找到张弼士,为他们之前的无礼道歉,并且宣布中国人同样也可以坐头等舱。
这件事情传到慈禧太后耳中,高兴地连连称妙,赐予张弼士“入朝免跪”的特权。张弼士的作为,受此殊荣一点也不为过。
他在南洋的事业如日中天,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不小,成为殖民地当局拉拢的对象,要给他加官进爵,但他拒绝了,说:吾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891年,他受盛宣怀的邀请,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了解到烟台这地方具备种植酿酒葡萄的自然条件,就拿出三百万两白银创办了中国了葡萄酿酒公司——张裕酿酒公司。
并且在万国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压倒众多欧洲老牌葡萄酒,荣获4枚金质奖章。着实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张弼士在国外赚了钱,拿回来在发展祖国产业,让人敬佩,这和那些拿着在中国赚的钱,却把钱拿去发展国外的人相比,高下立判。
心怀国家的张弼士,就连经济学家郎咸平都认为他就是“中国的洛克菲勒”。除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之外,他和洛克菲勒一样,有着一颗心忧天下的慈善之心。
1900年黄河大决口,百姓伤亡惨重,流离失所,张弼士知道后,立刻在南洋各地募集百余万银两赈灾。
1840年后,香港沦为殖民地,本地居民的孩子上学都成了问题。张弼士为了鼓励华人子弟上大学,特地给香港大学捐了十万两银子。拨款在南洋和国内兴建了多所学校。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张弼士又慷慨解囊,拿出80万大洋振兴北洋水师。
1916年,为了筹措中美银行资金,不顾年迈体弱前往南洋四处奔波接洽。
他痛恨清朝的腐朽,看到清朝即将灭亡时,明智地选择帮助孙中山先生开展事业,先后给其捐了两笔巨款作为活动经费。支持儿子参加同盟会,对在海外的党人予大力支持。为民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见其对时局一直保有清醒的认识。这也是他比同时期的胡雪岩更成功的原因之一。
胡雪岩用30年时间,累计起两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如今的40亿。可他却在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官场斗争的牺牲品,三天内败光所有家产,死在一间破旧窄小的老房子里,用的是廉价的棺材和寿衣。
反观同样是富可敌国的张弼士逝世时,他享有的待遇与胡雪岩有着天壤之别。民众为其摆设路祭,设牲祭奠。孙中山先生为其写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对张弼士及其金奖白兰地给予高度评价。
(据张氏家藏《先考张弼士府君生平传略》记载:“灵柩自巴城过槟榔屿,及由新加坡至香港,英、荷殖民当局皆下半旗致哀,香港英督及香港大学监督,均亲临致祭。)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不乏像张弼士这样的爱国人士,他们虽然没有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一样心怀国家大志,前仆后继,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当初的中国,中国红的底气,离不开像张弼士这样的有志之士,也离不开后人的奋发图强。
做官要学曾国藩,做人要学张弼士!
你们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