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2年,周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吃饭,吃一块鸡肉,翻译说:“处女鸡”,顿时场面尴尬万分,不料,周总理灵机一动,尼克松竟哈哈大笑。 (信息来源:广东农业农村2017.9.8大有来头!这是一只征服了美国总统的鸡) 1972年,北京,一场非常重要的国宴正在举行,宴会上,端上来一道鸡肉做的菜,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因为翻译上出了点问题,现场的气氛突然变得有点尴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小的“误会”反而促成了一段美好的外交故事。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当时,中美两国关系正面临重要的转变,尼克松的中国之行,肩负着打破两国长久隔阂的重要使命,因此,这场国宴也成为双方探索未来合作可能性的场合,宴会上的菜品经过精心挑选,既要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也要考虑到美国客人的饮食偏好。 然而,翻译人员直接将“童子鸡”翻译成“virginchicken”,也就是“处女鸡”,使得在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尴尬起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互相看着对方,似乎不知如何是好,而中方的工作人员也略显窘迫,有些手足无措,“处女鸡”这种奇怪的表达,给原本就十分微妙的宴会,平添了一分意想不到的尴尬和波折。 在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展现了他独有的机智和风趣,他说:“这是清远一只公鸡的“未婚妻,”成功地缓解了当时的紧张气氛,面对翻译上的小插曲,他从容不迫地对尼克松解释说,重要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鸡肉的味道,美味才是最重要的,这番话既巧妙地回应了翻译失误可能带来的尴尬,又自然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尼克松听后开怀大笑,原本有些紧张的氛围也因此变得轻松愉快。 “处女鸡”事件生动展现了当年中美两国小心翼翼地探索合作,关系复杂微妙,国宴上的这段小插曲,也突显了文化和语言不同所带来的有趣碰撞。 这次引发热议的鸡肉,可不是一般的鸡肉,它可是来自广东清远的特色美食——清远鸡,清远鸡的历史悠久,据说宋代就有了,它凭借独特的口感和鲜美的肉质,早就声名远扬,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特别的放养方式,共同孕育了清远鸡的卓越品质,这种鸡的风味和肉质与众不同,这都要归功于清远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饲养方法。 这种生物主要吃青草和虫子等自然生长的食物,因此肉质紧致有嚼劲,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胶原蛋白,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 真正的清远鸡并非随便哪只在清远养的鸡都能算,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远鸡对产地和饲养方式有着严格要求,只有在清远市划定区域内,并且按照特定标准饲养的鸡,才有资格被称为“清远鸡”,所以,有些美食家执着地认为,只有在清远才能吃到正宗的清远鸡,这是很有道理的。 他们不仅想要品尝到清远鸡的美味,更在意是否买到的是真正地道、新鲜的清远鸡,挑选清远鸡很有方法,记住“麻色羽毛、骨骼纤细、皮肉金黄、体型短小”这四大特征,就能判断鸡的品质好坏了。 小小的清远鸡,竟然也参与见证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时刻,早年间,国宴上曾出现过关于“处女鸡”的讨论风波,后来清远鸡逐渐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的欢迎,这道菜不仅仅是美味佳肴,更成了中美两国友好交流的一个特殊标志,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周总理当年巧妙地处理了相关问题,清远鸡自身的美味,都为中美关系打破隔阂、走向缓和贡献了一份力量。
[太阳]1972年,周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吃饭,吃一块鸡肉,翻译说:“处女鸡”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18 17:39:15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