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我们会被卡脖子的。"可对方大手一挥:没钱,黄令仪转身蹲地失声痛哭,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却成了美国都惧怕的人物。
她被称为是“中国龙芯之母”,对于黄令仪来说,最可悲的,就是看着祖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却无能为力。
她出生于1936年,小时候的她亲眼看着自己的祖国战火连天,因为不够强大而遭到侵略,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那种无力感以及愤怒感,也是支撑黄令仪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动力,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让中国能够变得更加强大,脱离这样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半导体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黄令仪也选择了走上这条艰难又崎岖的道路。
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没起来,而半导体的研究又是极耗财力的,不过她并没有放弃,即便是在资金极度短缺的时候,她也没有选择放弃。
1960年的时候,黄令仪在母校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和研究室,62年的时候进入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在什么帮助都没有的情况下,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带着团队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制造出了半导体三极管和我国的第一台空间计算机。
每天睁眼想的就是研究,就连吃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之后她又开始向芯片领域进军,期间克服了无数困难,但就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她得到了停止研发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的黄令仪顿时不淡定了,明明就差一步,偏偏这时候取消,当即就跑到办公室去问为什么。
面对黄令仪愤怒的神色,上级也是十分无奈,如果有其他的选择,他当然不会选择这么做,可关键就是没钱了啊!
研究芯片本身就需要大量资金,可现实是,没钱了,没有钱就没有办法继续研发。
最终黄令仪失望的离开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集成电路的研究,既然没钱,她就想办法凑钱,但是研究是一定要研究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找了许多企业老板,希望能拉到投资,好继续进行研究,被拒绝了许多次她都没有放弃,好在她的一个朋友在得知她的处境后给她提供了资金,这才让她的研究得以继续下去。
一直到2001年的时候,这时候的黄令仪已经65岁了,这个年纪的大部分人都已经退休准备养老了。
到也就在这时侯,黄令仪接到了龙芯中科项目的邀请,面对邀请,她最终选择了加入进来,成为了技术负责人。
虽然资金有限,但她们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在2002年的8月10日“龙芯1号”研究成功的,虽然跟国际水平比起来有很大差距,但却是我们真正自己制作出来的。
这也代表着,我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之后每当技术上有什么难题的时候,黄令仪都会挺身而出。
一直到现在,中国芯片已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担心技术上被卡脖子,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出现,我们中国芯片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