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王曙光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他放弃了去国防大学进修的机会,主动请缨,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7 17:21:41

1987年,王曙光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他放弃了去国防大学进修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老山前线参战。 王曙光1964年出生在河北承德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身上带着战争的痕迹,母亲是个乡村教师,家里不算富裕,但满是正气。小时候,他常听父亲讲打仗的事儿,耳濡目染,对当兵这事儿有了种天然的向往。1983年,他考进石家庄陆军学院,选了步兵指挥专业。那会儿,他是同学眼里的“学霸”,成绩老拔尖,训练场上也从不含糊,几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四年苦读下来,毕业时他拿到个稀罕机会——去国防大学深造。这可是条稳稳当当的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走。可就在这时候,老山前线的战报传来了,他的心开始动摇。 他不是没想过安稳日子。国防大学意味着更好的前途,离家近,能照顾父母。可他总觉得,书读得再多,不上战场试试,就跟白学了似的。当时老山战事吃紧,前线缺人,尤其是懂战术的年轻人。他琢磨着,自己学的那些东西,不就是该用在这时候吗?家里人劝他别去,他却倔得像头牛,说:“爸当年不也这么选的吗?我不去,谁去?”最后,他收拾了几本书和药,登上了去前线的火车。 到了老山,王曙光被分到“李海欣高地”的一个哨位。那地方条件苦得要命,猫耳洞里潮湿阴冷,抬头就能看见“攻必克、守必固”的标语。他是连里少有的军校生,肩上的担子不轻。可到了战场,他发现书本跟现实差得远。课本里讲的步炮协同,到了这儿全乱套,地图上的小路实际上可能是敌人的突破口。他没时间抱怨,白天趴在战壕里盯着敌军动静,晚上借着微光研究地形,一点一点摸索门道。 有一次,敌军趁夜偷袭。他靠着几天观察,提前在路上布了雷群。爆炸声一响,敌军乱了阵脚,丢下几具尸体跑了,他们这边一个没伤。战友们都服他,说他把书本上的东西用活了。后来,他还弄了个小书架,收集些旧报纸给大家看。条件再苦,也得让弟兄们有点精神寄托。他几次有机会换防,可他死活不走,写了三回请战书,说自己熟悉地形,换人还得重头来。腿上带着弹片,他硬是没吭声,继续带队干。 最危险的一次,他带“破障组”清障碍,踩上了地雷。爆炸把他炸倒,双腿和右手都废了。可他没喊疼,用血在地图上标出敌方火力点,直到晕过去。那一仗,战友们靠着他留下的情报打赢了,他却差点没回来。后方医院抢救了好几回,才保住命。 王曙光活下来了,但代价不小,双腿没了,右手也少了个指头。换别人,可能就觉得自己完了,可他不认命。出院后,他一头扎进军事理论研究,还考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有人问他为啥不转行,他笑笑说:“我这辈子就认准了军装。”他在军队法治建设上花了不少心思,把战场经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退役后,他没闲着,常跑去学校、社区讲自己的故事。坐着轮椅,他还参加过马拉松,汗水淌下来,脸上却带着笑。他的经历不光是自己的,也影响了家里人。2020年武汉疫情,他侄子——他弟弟的儿子——写了请战书上了抗疫前线。那一刻,他眼眶红了,说:“这小子像我。”家里的军人血脉还在流淌。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讲起过去,总爱用大白话:“战场上没啥浪漫的,就是豁出去干。”可正是这份实在劲儿,让人觉得他可亲可敬。他的选择和坚持,不光是个人传奇,也是个时代的缩影。 参考资料 王曙光:双腿截肢的战斗英雄活出强悍人生 - 北京长城网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chinazjf

chinazjf

1
2025-04-17 19:05

都特么是令人佩服的男人!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