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妇女因病瘫痪,医生预言寿命仅20岁。谁知,她最后活到48岁,嫁给精神病丈夫后生下一个男孩。万万没想到,这男孩长大后,竟以744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市状元,还考上清华大学! 2017年盛夏,河北省一个偏远村庄迎来了不同寻常的客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带着几位老师,历经颠簸,专程前来送一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 他们走进一座破败的砖房。院子里堆满了废品,房间简陋到没有多余的座椅,让来访者只能局促地站着。但墙上密密麻麻贴满的奖状,却在这贫瘠的环境中格外显眼。 这是庞众望的家。就在刚刚,这个出身贫寒的少年以744分的成绩,成为当地市里的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校长亲自送录取通知书,这是何等的荣幸!"轮椅上的庞志芹激动得泪流满面。没人能想到,这位因病瘫痪的母亲,医生曾预言她最多活到20岁。 庞志芹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下肢发育不全,不得不截肢,终生需依靠轮椅行动。然而,她的生命力却如顽强的小草,不仅突破了医生预言的20岁寿命极限,还于1999年2月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庞书强组建了家庭,生下了健康的儿子庞众望。 "这孩子是我最大的希望,我自己一辈子没读过书,可羡慕读书的了,就想让他能读,尽量读好书。"庞志芹解释着给儿子取名"众望"的原因——他承载着一家人的所有希望。 命运似乎总爱和这个家庭开玩笑。就在庞众望7岁那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费用高达4万多元。 "作为一个母亲,我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孩子。"面对亲戚劝她放弃治疗的话,庞志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她坐着轮椅,挨家挨户开始借钱。这家几十块,那家几百块,最终凑够了手术费。 手术那天,庞志芹因行动不便只能留在家中等待。小众望独自面对冰冷的手术台,没有丝毫恐惧,默默告诉自己要坚强。 "活了,我儿子被救活了!"得知手术成功后,庞志芹激动得语无伦次,泪流满面。 高额的手术费成了这个家庭的沉重负担。为了还清债务,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每天织台布十多个小时,手上全是针眼和水泡。 5岁的庞众望央求母亲教他做饭。个子还没灶台高的他,搬个小板凳站上去,做出来的土豆虽然不熟,妈妈却直夸好吃。 小学六年,庞众望跟着姥姥姥爷捡废品捡了六年。放学后他马不停蹄地骑车出去收废品,一家人齐心协力,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终于还清了债务。 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这个家庭。庞众望初二那年,母亲的贫血症发作,他再次踏上了漫漫筹款之路。母亲住院期间,他既要照看母亲,又要到饭店打零工贴补家用,还得应付繁重的学业和家务农活。 2014年的秋天,庞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吴桥中学。这本是喜事,可他却愁眉不展,甚至想过退学不去。 原因很简单:高中需要住校,每月只能回家一次。姥姥姥爷年纪大了,父亲常年在外,只有母亲一人在家,他实在放心不下。 临开学前,庞众望悄悄拿起笔,一口气写了30封信给母亲。他告诉妈妈:"每天让姥爷读一封,就能见到我了。"信中写满了生活细节:"您有头疼病,每天可别忘了吃药"、"您以后别喝生水,天气一天天变凉"、"学校我们提前看过了,可好了,您别担心"。 每当想念儿子时,庞志芹就会翻看这些信,仿佛儿子就在身边。虽然常常思念,但她更希望儿子能勇敢追逐梦想。 在高中三年,庞众望的才华逐渐绽放。2016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赢得二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第三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同样斩获二等奖。 "是我妈妈教我的,她说过,你面对什么,你就去解决什么。"庞众望时常回忆母亲的这句话,这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铭。 2017年,承载着家人的期望,庞众望参加高考,取得了684分的成绩。加上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60分加分,总分达到744分,成为当地理科状元,也是吴桥中学近十年来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 新闻媒体竞相报道这位"寒门贵子"的故事,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庞众望婉拒了所有捐助。 "我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我知道钱来之不易,是他们辛苦挣来的,而不接受资助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大学四年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庞众望坚定地说。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从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家庭,反而充满自豪:"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的有哪一点不值得讨论的,因为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我的家庭是有哪里拿不出去讨论的呢?" 初入清华,庞众望也曾迷茫自卑。面对众多优秀同学,他感觉自己"是个废物",尤其意识到自己不善于与人沟通。为了找到方向,他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最终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科研。
“火到央视新闻了!”河北,代驾小哥接单途中,发现前方有人被撞吐血,没想到,他好心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