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

霜狼踏雪寻梅香 2025-04-17 11:45:55

1949 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正在上课,突然叫停学生的训练:“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 学生老实回答:“这是无锡街头一个瞎子艺人瞎拉的。” 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拯救了一首世界名曲。 当时,学生黎松寿正趁着上课前,随意拉了一段旋律活络手指,没想到却被储师竹敏锐捕捉到。 要知道,储师竹可是刘天华的大弟子,在二胡领域造诣极高,对好曲子的嗅觉那叫一个灵敏。 他这一追问,让黎松寿道出了曲子背后的神秘人物 —— 无锡街头的瞎子艺人阿炳。 说起阿炳,那身世太坎坷了。1893 年,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父亲华清和是道士,在道教音乐方面堪称行家。 阿炳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各种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样样精通。为了练笛子,他大冷天在笛子尾挂铁秤砣练腕力,这毅力,一般人真比不了。 到 18 岁时,阿炳已在当地音乐圈小有名气,被赞 “演奏能手” 。 可父亲去世后,阿炳没了管束,沾染上了大烟、赌博等恶习,身体垮了,还染上眼疾,最终双目失明。 没了收入来源,又看不见,阿炳只能流落街头卖艺。无锡的大街小巷、惠山泉边,都留下过他拉琴的身影。 在那些艰难日子里,阿炳把自己对生活的绝望、不甘,对社会的愤懑,统统融入到音乐里,《二泉映月》就是这么诞生的。 他拉着琴,琴声里有对往昔的回忆,有对当下苦难的倾诉,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他的血泪。 回到 1949 年,储师竹听到《二泉映月》后,对这个曲子念念不忘。而此时,另一位关键人物杨荫浏也登场了。 杨荫浏是音乐理论家,他和阿炳早就认识,还跟阿炳学过琵琶,深知阿炳的音乐才华。当他听说阿炳还有这么好的曲子,立马叮嘱黎松寿,一定要把曲子记下来。 1950 年,机会来了。杨荫浏和曹安和带着从国外进口的携带式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专门为阿炳录音。 可当时阿炳的状况不太好,两年没碰乐器了,家里也没像样的乐器,二胡是借的,琵琶是曹安和提供的。 但阿炳骨子里那股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克服了这些困难,刻苦练习了几天。9 月 2 日晚上,在三圣阁,阿炳迎来了录音时刻。 他一首接一首地演奏,《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经典曲目,就这么被记录了下来。 录音完成后,还有个关键事儿,给曲子取名。之前这曲子没正式名,阿炳叫它 “自来腔”,邻居叫《依心曲》。 杨荫浏问阿炳意见,阿炳想了想说:“叫《二泉印月》咋样?” 杨荫浏一听,明白阿炳的用意,因为阿炳学过《三潭印月》,又常在二泉边演奏。 杨荫浏提议把 “印” 改成 “映”,阿炳同意了,《二泉映月》这个经典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1951 年,中央人民广播器材厂把《二泉映月》制成唱片发行,第二年,相关曲集也出版了。 从此,这首饱含着阿炳一生酸甜苦辣的曲子,从无锡街头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成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不朽经典。 谁能想到,储师竹课堂上那一声追问,竟成了《二泉映月》走向世界的关键转折点。

0 阅读:58
霜狼踏雪寻梅香

霜狼踏雪寻梅香

霜狼踏雪寻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