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贞观时期的重臣,除了李靖,其他人都能和李世民争吵几句,就大唐军神李靖一直是受气包、闷葫芦,不仅不会主动进谏,哪怕是自己受冤屈,也不去分辩。以至于史书给他的记载是"洵洵似不能言。"
朝堂上的李靖像尊泥菩萨,任御史们把唾沫星子喷到脸上也不见动弹。灭突厥那年,御史台弹劾他纵兵劫掠珍宝,李世民当庭摔了奏折,这老将军愣是跪在地上数地砖纹路,脑门贴着冰凉的金砖直冒冷汗。他比谁都清楚,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可比不过朝堂上的唇枪舌剑——多砍几个突厥人顶多挨顿骂,多说半句错话可是要掉脑袋的。
玄武门那夜的腥风血雨早教会他做人。当年李世民提着血淋淋的刀问策,他装聋作哑躲过站队;后来侯君集诬告他谋反,他倒笑呵呵说"教你的兵法够保家卫国了"。这哪是憨厚?分明是看透了兔死狗烹的剧本,提前给自己写好了保命符。魏征敢死谏那是吃准了李世民要明君人设,李靖可没这底气——手里攥着大唐半壁江山的兵权,嘴上再利索点,保不齐哪天就"被谋反"了。
最绝的是平吐谷浑那回,副将高甑生贻误军机被他责罚,转头就告他拥兵自重。换作尉迟恭早提着马槊杀进御史台了,李靖倒好,慢悠悠在家写请罪折子,末了还贴心地附上《卫公兵法》手稿,就差没写"陛下您看我这养老的诚意够不够"。这招以退为进玩得溜,逼得李世民亲自下场给他洗刷冤屈,倒显得皇帝小肚鸡肠。
这哑巴当得值啊!看看同期功臣的下场:侯君集砍了,张亮剐了,连房玄龄的儿子都卷进谋反案。李靖这尊闭口菩萨,硬是从武德年间活到贞观末年,死后还能在昭陵躺着看云卷云舒。他那套"三不原则"堪称官场教科书:不结党、不揽权、不逞口舌之快,把明哲保身练就成了行为艺术。
倒是苦了后世修史的老学究。翻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档案,就数李靖的奏对记录最寒酸,气得史官直骂"白瞎了王佐之才"。他们哪懂,在帝王心术的棋局里,沉默才是最锋利的武器——李靖用一辈子装傻充愣,换来了李世民那句"得李靖为帅,快哉!",这买卖可比魏征的墓碑值钱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今日多烦忧
没办法,降将砍头台走过一遭 心性能一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