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夏天,陕北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野里的庄稼在热浪中微微低垂,21岁的李文忠,一名从北京下乡的知青,正弯着腰在玉米地里除草,他的脸被晒得通红,汗水顺着额头淌下来,打湿了衣领。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河边传来一声急促的呼救,打破了午后的沉寂,他丢下手里的工具,循声跑去,只见一个11岁的小女孩在水里挣扎,手脚乱挥,像是随时会被湍急的河水吞没。 李文忠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里,河水冰冷刺骨,但他顾不得这些,心里只想着赶紧救人。他奋力向小女孩游去,水流一阵阵地拍打着他的身体,让他几乎喘不过气。小女孩的挣扎越来越剧烈,似乎因为恐惧失去了力气。李文忠紧咬牙关,终于抓住了她的手腕,把她拖到河岸边。 岸上已经有几个人围了上来,其中一位大叔急忙伸手帮助,把小女孩从李文忠的手中接了过去,大家一同将她拉上了岸。小女孩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眼泪汪汪的,嘴巴还不停地发出低声的抽泣。李文忠揉了揉自己的湿透了的衣服,喘息着站在一旁。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他的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来得及多想,只知道自己做了该做的事。 稍作平复后,小女孩的母亲赶了过来,眼中满是惊恐和感激,紧紧抱住了自己的女儿。她看到李文忠站在旁边,抬起头来,含着泪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要不是你,今天就……就……”她哽咽着,话说不下去。 李文忠轻轻摆摆手,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因为看到一个小女孩差点被水冲走,他自然做出了反应。他不喜欢别人过多地夸奖自己,甚至有些尴尬。 此时,周围的人群开始散开,气氛逐渐安静下来。李文忠背过身去,准备回到田地里继续干活。可是小女孩的母亲却再次走了过来,拉住了他的袖子,显得有些迟疑:“这位小伙子,您是不是累了?要不要去我们家里休息一下,喝点水?”她热情地邀请。 李文忠犹豫了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毕竟天热,自己身上的汗水已经把衣服湿透了,正好可以歇一歇,顺便感谢一下这位母亲的好意。于是,他跟着她走进了不远处的一户农家。 农家院子不大,但非常整洁。院里有几只鸡在悠闲地啄食,几盆花开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李文忠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喝了母亲给他递来的茶水,感到一股清凉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全身。小女孩也坐在旁边,低着头,似乎还没从刚才的惊吓中完全恢复过来。 “你叫什么名字?”李文忠看着她,笑了笑。 “我叫小芳,谢谢你救了我。”小女孩低声道。 李文忠微微一笑,揉了揉她的头发:“没事,以后小心点,不要再去河里玩了。”小芳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母亲也坐了过来,和李文忠聊了几句。她的语气里夹杂着感慨,讲述着自己和家人的艰辛,言语间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一刻,李文忠心里有些触动。他原本只是个年轻的知青,背负着上山下乡的使命,来到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们一起劳作,过着平凡甚至单调的日子。然而,此刻的他,突然有了些许不同的感受。作为一个从城市里来的年轻人,他曾经对这片土地的贫瘠和艰辛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排斥。但今天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他和这些乡亲们有着一样的责任和情感。在这一片土地上,他不仅是一个外来者,还是这些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离开时,小芳的母亲给了他一袋自己家种的干果,作为感谢。李文忠推辞了几次,但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一小袋干果,虽然不值多少钱,却承载了这片土地和人们的真诚与善意。 走回玉米地时,李文忠回头望了望那户人家,心中多了一份暖意。他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是否会一直留在这里,但他知道,这段日子里,这些普通的乡亲给了他一种力量,一种前行的动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72年的夏天,陕北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野里的庄稼在热浪中微微低垂,21岁的李
时光漫步园
2025-04-16 20:26:38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