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崇禧的女儿偷偷潜回大陆,在桂林住了几日后,她找旅馆服务员结账,对方却说:“白小姐,你的账不用结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因理念分歧走向对立,曾经共同抗日的战友成为战场对手,无数家庭因战乱而离散。白崇禧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与我军多次交手。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他选择跟随蒋介石前往,却在台湾陷入被监视的困境。这位被称为“小诸葛”的军事将领晚年常对子女念叨:“若能回桂林看看该多好”,临终前特意将墓地朝向大陆方向。 1986年,距离白崇禧离世已经整整20年,他的女儿白先慧在美国看到大陆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片中父亲指挥作战的镜头让她既惊讶又感慨。 电影不仅真实还原台儿庄战役的惨烈,还客观展现了白崇禧等国民党将领的抗日功绩。这个发现让年过50的白先慧萌生了替父还乡的念头,但“战犯之女”的身份又令她忐忑不安。 当时两岸关系正处于微妙时期,大陆自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持续释放善意,台湾民间要求开放探亲的呼声日益高涨。 白先慧通过多方打听得知,李宗仁遗孀李秀文早在1973年就返回桂林定居,这给她增添了信心。 经过数月准备,她以普通游客身份从台湾经香港转道广州,再乘火车抵达桂林。为掩人耳目,她特意剪短头发、更换老式眼镜,随身只带简单行李和相机。 抵达桂林后,白先慧按计划投奔李秀文,这位80多岁的老人见到故人之女感慨万千,握着她的手说:“现在政策不同了,你安心住下。” 在李秀文鼓励下,白先慧开始探访承载家族记忆的地点,从榕湖畔的白家老宅到临桂会仙镇祖坟,从父亲就读的陆军小学到操练新军的校场,她用相机记录下每个细节。 令她意外的是,这些旧居遗址都保存完好,当地老人还能讲述白崇禧少年时期的趣事。 随着行程推进,白先慧的紧张情绪逐渐缓解,她换上当地妇女常穿的蓝布衫,混在人群中逛集市、吃米粉,甚至跟着游客游览漓江。 在象鼻山前留影时,摆摊照相的师傅突然说了句:“您和当年白将军长得真像”,惊得她差点摔了相机。事后才知这位师傅的父亲曾是白崇禧的勤务兵,这番偶遇让她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延续。 在桂林的第7天,白先慧搬出李秀文家入住滨江饭店,登记时用了化名,每天早出晚归继续探访。 当她傍晚回房时,服务员送来热腾腾的油茶,说是经理特意交代给“省亲客人”的夜宵。这个细节让她隐约意识到行踪可能暴露,但连续几日相安无事又让她放下心来。 直到退房结账时,前台服务员笑着说出“白小姐”这个称呼,她才知道自己早被识破身份。 原来从入境起,有关部门就注意到这位特殊客人,考虑到她只是寻访故旧,便采取“只观察不打扰”的处理方式。宾馆经理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老兵后代,主动请示免去住宿费用。 更让白先慧动容的是,当她带着装满漓江砂石的行李箱过安检时,工作人员不仅放行还帮忙加固包装,说:“家乡的土养人,多带点好。” 这次为期半个月的旅程彻底改变了白先慧的认知,返台前夜,她独自站在解放桥上望着两岸灯火,想起父亲总念叨的“漓江水清不清”。此刻倒映着星光的江面给出答案,也让她明白两岸血脉终究割不断。
为什么桂林的旅游做不起来?
【27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