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马皇后之死,意外解密了朱标之死的真相:某种程度上死于肥胖。朱标只活了37岁,

甜蜜的治愈 2025-04-15 21:35:38

还原马皇后之死,意外解密了朱标之死的真相:某种程度上死于肥胖。朱标只活了37岁,是典型的“英年早逝”,死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对于朱标之死,历来说法不一。 《明史》对朱标之死的记载很模糊,只说:“朱标在视察陕西归来后不久得病,次年四月薨逝。”得的什么病?怎么治疗的?全没有具体记载,也是因此,世人对朱标之死有诸多猜测。民间有关朱标的死因有三种说法:吓死、药死、病死,还有说朱标是感染风寒病逝。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在古代属于“嫡长子”,身份极为尊贵。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他得知后方的妻子为他生下儿子后,兴奋万分,在战场上刻石题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标稍大一些,朱元璋就为儿子请来了大儒宋濂,指定他为朱标的第一导师,随即还组建了明朝历史上最强大的教师团队,来教朱标文化。朱元璋建国前夕,就已经想好要将皇位传给朱标了,所以,他特地在建国前夕让13岁的朱标回老家祭祖,并叮嘱他将来要做一名明君,要能从小便知民间苦。 朱标有点像悉达多,养尊处优长大的他,在13岁那年真正看到了民间疾苦,继而慈悲心爆棚,他一路哭,回到南京后,跪在父亲面前仍止不住地泪流满面。朱标直差点将朱元璋那颗铁石心肠给哭成菩萨心肠。朱元璋一继位就将“太子”这顶帽子,戴在了朱标头上。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朱标,却一直活得非常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主因是父亲和母亲对他的教育方式“打架”。朱元璋虽然嘴上教导朱标要仁慈,但却知行不一,他爱杀戮,生性残暴;马皇后仁慈有爱,她从来不讲大道理,却用“身教”的方式引导儿子仁爱。 朱标遗传了母亲的仁慈,加上教师团队的倾力教导,他有一颗慈悲之心,这种慈悲心,让他在见到父亲的种种杀戮残暴时,常常陷入痛苦中。比如,他的老师宋濂因为卷入胡惟庸案而被朱元璋判了死刑,朱标吓坏了,赶忙替他求情,可朱元璋不同意。最后还是马皇后出马,以绝食相要挟,才让宋濂捡回了一条命。 汉惠帝刘盈也颇仁慈,他就是因为看不惯母亲吕雉的残暴才抑郁的,最后,在亲眼看了吕雉做的人彘后一病不起,继而在23岁那年就一命呜呼。 朱元璋虽然不至于像吕雉那样喜欢剁人手脚,但其残暴本质与吕雉无二,他所造成的杀戮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标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抑郁情绪,抑郁的人极容易发胖,这主要是因为抑郁症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朱标的肥胖史料有过专门的记载,《成祖本纪》中也提到,朱标“肥胖,腿上有残疾”,朱元璋也是因此对朱标产生了讨厌情绪,有了废太子的念头。 若非朱元璋培养朱标所付出的成本实在太大,朱标老早就将他废了。这几乎是没办法的事,皇帝的孩子太多了,朱标的容貌身材都不能让朱元璋满意,他很难没有想法。 朱元璋对朱标的负面看法,敏感的朱标不可能察觉不到,父亲对自己的失望会加剧抑郁情绪的产生。而身心从来一体,人在抑郁的状态下,身体很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继而染病的情况,朱标也没能逃过这种命运。关于朱标之死,有史书记载如下:“洪武二十三年,夏六月,懿文太子背痈痛甚,号呼不绝口,闻号呼惶惶若不生。太祖闻之,召侍医问状,得其实。更二年,懿文疾甚,薨!” 这一记载将朱标的具体死因,归结为“懿文太子背痈痛甚”,背痈,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达就是:背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病变。这种病不要命,但是这种病加上前面我们说到的肥胖以后,它是可以致命的。以下是一位大医院专家的表述,他说: “这种情况,大概率是金葡菌感染。这种病本来没事,但是如果肥胖,皮下脂肪层厚,会增加感染的蔓延,出现背部蜂窝组织炎。最后导致菌血症,败血症进而发展成脓毒血症,引发全身多脏器衰竭,死亡。” 我追问:等于某种程度上,是肥胖要了他的命?医生朋友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很多疾病本来都并不严重,但是如果加上肥胖,尤其肥胖导致的糖尿病,就不好说了,有的,甚至会死得飞快。” 人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朱标之死,有心人看过去,多少像是劝人减肥,然而,若真真细究,我们将发现,朱标之死,更像是劝人积极乐观,毕竟,说到底,他的死,根源在心理层面。 对于朱标之死,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观点!图一为影视剧中的朱标与朱元璋;图二为朱标画像(未经权威考证)

0 阅读:51
甜蜜的治愈

甜蜜的治愈

甜蜜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