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黄养辉艺术馆听庄天明教授的美学讲座。黄养辉艺术馆坐落于古庄白荡湿地公园里。听完讲座,我们就在这采风写生。
这座城市的湿地公园很多,古庄白荡湿地公园颇有特色。这儿水网纵横,水波荡漾,不时有野鸭、白鹭掠过湖面。此时夏日黄昏,不见游人。
这里入画的景色太多,拿不定主意画哪一处。
看到这里,右边房子的飞檐斗拱那划破天空的清晰轮廓很吸引我。和左边白墙斜屋顶的建筑形成对照。中间一棵树的造型也很婀娜。
因天热没带笨重的画具,我迅速拿出速写本和针管笔。
从左边的房子画起。拉起简洁的线条。再画那棵婆娑的树。接着,用线条概括了右边的飞檐斗拱。轻一点的笔触画前面的竹子,我努力让竹子的线条灵动,线质和建筑的线条质感拉开距离。也不宜太密,这样计白当黑,知道那一团是竹子就行。和建筑的深浅拉开距离。
深入刻画那棵婆娑的树。我习惯画国画。所以,画速写的时候也尽量用接近国画的线条。舍弃了光影明暗。
犹豫了一下,还是添了中间的房子。针管笔画不出线条的深浅。尽管,用了松松的线条,还是觉得层次感不够。
说好的不用光影明暗呢?琢磨再三,我还是给右边的斗拱下添了点光影。因为总觉得层次不够。
出来的效果有些和中间的树互抢视线。反而没有了一开始的空灵之感。
这三张放在一起,感觉还是第一张更简洁灵动。不尝试怎么会知道呢?如果这个景在生宣上画水墨写意,应该很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