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数学天才”张益唐到美国读博,因理念不合被导师逐出师门。可多年后,他

海以南不再蓝 2025-03-27 10:59:41

1985年,“数学天才”张益唐到美国读博,因理念不合被导师逐出师门。可多年后,他却因一篇论文震惊整个数学界。 1985年,中国“数学天才”张益唐跑到美国读博士。到了普渡大学没多久,他和导师因为想法不一样,被导师赶了出来。可谁能想到,后来他靠一篇论文让整个数学圈都大吃一惊。 那时候,很多中国学生都想去美国学习,张益唐也是其中一个。他在北大时就很出色,所以顺利进了普渡大学。他的导师是代数专家莫宗坚,一开始很看重张益唐。但两人想法不一样,关系就变差了。张益唐选了“雅可比猜想”这个很难的题目做博士论文,只用了两年就写完了。可惜他用了导师的一些研究成果,但发现里面有问题。这害得张益唐没法按时毕业,导师的名声也受损了。导师一气之下,不给他写推荐信,张益唐就找不到科研的工作了。张益唐在美国遇到困难时,选择去餐馆打工刷盘子、搞卫生来养活自己。北大校长丁石孙想让他回国教书,但他觉得没拿到博士证,回去会没面子,就拒绝了。接下来七年,他一边打工一边继续研究数学,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44岁时,校友唐朴祁推荐他去新罕布什尔大学教书。张益唐在那里低调地待了14年,一有空就钻研数学难题。 到了2013年,一直默默无闻的张益唐因为一篇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论文,让整个数学界都惊呆了。这篇论文登上了顶级数学杂志《数学年刊》,解决了数学界两百年的大问题。张益唐一下子火了,但他很淡定地说:“我不在乎钱和地位,就喜欢做研究,想给中国人争光。” 张益唐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得慢慢来。遇到挫折不能放弃,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人生就像存钱罐,每一步都算数,以后总能用上。他不仅圆了自己的梦,也为国家的学术发展出了一份力。他的经历鼓励着每一个在困境中打拼的人,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

0 阅读:52
海以南不再蓝

海以南不再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