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明了谎言,看破未必要点破

谎言,其实就是欺骗。即使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不要说谎,但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呢?曾经,有一个行为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谎言,其实就是欺骗。即使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不要说谎,但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呢?

曾经,有一个行为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请来了十位实验者,并在每个实验者身上放置一台隐形摄像机,记录他们一天的谈话。经过分析,他发现每隔3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谎言,而10个参与者,几乎每天都会说谎话。这些参与者说谎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无奈,或许是因为善意,或许是因为虚荣。

谎言就像是细菌,它充斥在每个人的周围。为什么谎言无处不在呢?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说谎呢?著名的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人们喜爱谎言,不是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是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由此可见,人们宁愿听一百句谎言,也不想听一句真话,这就是谎言存在的原因。

面对谎言时,有人会选择揭穿,有人会选择当作不知,有人会为谎言添油加醋,那么,该如何看待谎言:面对谎言呢?不同场合的谎言需要不同对待。如果这个谎言是恶意的,你可以无情地揭穿,如果这个谎言是善意的,你可以斟酌是否要揭穿,如果这个谎言是无关紧要的,你可以看穿而不揭穿。

秦欣是一名时尚杂志的主编,她对各种奢侈品了如指掌,并能一眼辨别真假。这一天,秦欣接到了闺蜜的电话,闺蜜说弄了一个小型的聚会,询问她要不要参加,并给了具体地址,在某某酒店的雅间。

秦欣想着左右无事,便去了。还没走进雅间,就听房间内传来一阵阵惊叹声。

哇,小宋,你手上拎着的包包是全国限量款哎,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你脖子上戴着的这款项链也好漂亮啊,可惜太贵了,我一直都没舍得买。”

“你手上戴着的手表和戒指也都价值不菲吧?”……

秦欣推门而入,看到闺蜜和另外一个朋友围住一个年轻的女孩,就笑着问:“你们在聊什么呢?我还没进来就听见你们夸张的叫声了。”

“我们在羡慕小宋呢!她男朋友对她真好,不仅每天接送她上下班,还给她买了我一辈子都舍不得买的包包和项链。”闺蜜羡慕不已,又接着说:“对了,我还没有给你介绍,这是我新认识的朋友小宋。说来也巧,她和你可是同行,也在时尚杂志社工作,你们认识吗?”

小宋见到秦欣后,脸色倏地变得通红。在秦欣没开口前,就急急忙忙地说:“我们不认识。”

秦欣是认出来了,这个小宋是她们杂志社新招的实习编辑,工作两个月了,但能力平平,一直没有转正。只不过,此时的小宋与在杂志社内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她在杂志社内穿着平常,从来没有背过奢侈品包和项链。只是让秦欣不解的是,小宋明明认识自己,为什么却要说不认识呢?而且,她从来没有见过有男性接送小宋上下班啊,大家也都说小宋是单身,同事们还曾打趣,说有合适的给介绍介绍。很显然,小宋是在说谎。秦欣见小宋一脸局促,她没有点破她的谎言,也说不认识。

闺蜜好心地对小宋说:“秦欣有一双能扫描奢侈品真假的眼睛,你要不要让秦欣给你掌掌眼,免得你男朋友不识货,可能买到假货。”

小宋立马拒绝了,并表示自己的包和项链都是真品。

秦欣仅仅扫视了一眼,就看出小宋身上佩戴的包和首饰都是高仿货。不过,她依旧没有点出,这也让小宋松了一口气。

小宋的年纪并不大,这个年纪正是爱面子的年纪,如果秦欣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揭穿小宋的谎言给她难堪,这既是一种很不明智的选择,也会影响小宋的人际关系,招来小宋的憎恨。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有些人选择生活在现实中,有些人选择生活在虚幻中,但这都是每个人的选择。就像小宋,她虽然因爱慕虚荣而撒谎,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秦欣的生活。所以,秦欣看穿了小宋的谎言,但却没有说穿。但是,不揭穿并不意味着认同。

看破别人的谎言,选择不揭穿其实就是在给人台阶下,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举动,它能体现一个人的宽容与谅解。毫无意外,这样的举动能将他人从尴尬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会赢得他人的感激。给别人面子,就等于给自己面子,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准你也会在别人的面前说谎话,那个时候自然是不希望被人当面揭穿的。

我们无法阻止他人说谎,我们也无法不听到谎言,只要谎言对我们没有恶意,我们都可以看穿而不揭穿,做一个头脑清醒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