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和小熊猫,谁先被冠以“熊猫”之名?
大熊猫和小熊猫,名字接近,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物种。
你也许会好奇,两个不相干的动物,为什么名字却如此接近?两者的确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它们生活环境接近。大熊猫的伴生动物中就包括小熊猫,意味着两种动物生活在类似的自然环境下。两者的饮食习惯也相似,大熊猫、小熊猫同属食肉目杂食动物。小熊猫喜欢吃箭竹的竹笋、竹叶、嫩枝,也爱吃野果、苔藓、鸟卵、小昆虫等。大熊猫的食物里99%是竹类,包括竹笋、竹叶、竹茎,偶尔吃蜂蜜、野草等。不过两者的外形区别比较大。体形上一个大一个小,体毛颜色上一个“黑白风”一个“美拉德风”。
两种动物名字中都有“熊猫”,其中一个是大熊猫,另一个是小熊猫,那就是说,至少在命名上有个先后顺序。
1825年,小熊猫率先被西方科学家发现,命名为“熊猫”。1869年,发现大熊猫的法国博物学家先给它定名为“黑白熊”。后来因为其被归类为熊科动物,动物学家讨论过后给其定名为“大熊猫”。有了大熊猫后,为了让这两个物种有所区分,于是给最先发现的“熊猫”改名为“小熊猫”,又因为其红棕色的皮毛,“小熊猫”也被称为“红熊猫”。
小熊猫和大熊猫在行为、食性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小熊猫为食肉目小熊猫科小熊猫属动物,大熊猫则是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动物。相比“黑白版”的大熊猫,小熊猫是不折不扣的“彩色版”,大熊猫和小熊猫真可谓“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