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受教育难道就是叫我们厌恶自己的父母吗?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很敏锐。 实

长江有大中 2025-03-08 05:29:25

读书受教育难道就是叫我们厌恶自己的父母吗?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很敏锐。 实际上,宣扬工业时代道德的【现代义务教育】与农业时代遗留产物【小家庭模式】所主张的道德有冲突是很正常的。 【前者告诉你要独立、有边界感、有分寸,是方便你加入工业大生产,做随插随拔的零件。】 个体之间有边界感,联系不紧密,是方便替换、防止磨损的。 【后者告诉你要孝顺,要和父母亲密,要多回家,要听父母的话,是为了用情感链接和血缘来达成绑定。】 用亲子之间的上下级服从来确定秩序,是深度联系的,反对边界的。 社会教你的那一套和你爸妈的那一套不一样,不兼容,你卡了。 它们本质上就不是一套东西,然而,工业时代应有的社会化抚养和社会化养老的缺位,让家庭这一旧存在无法退出时代舞台,继续承担着抚养孩子、照顾老人、为病人兜底的责任,这本身就很不合理。 环境的矛盾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痛苦,越是发展,撕裂就越是明显,这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化是最好的避孕药”的体现。 在过去,家庭本身就是生产单位,人们在家里劳作/以家为中心劳作,所以能适应以家庭 为核心的关系。 教育也是终身利益绑定模式,上到科举门生下到授艺学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但工业革命后,个体劳作的核心转移到了工作单位。 要么每天在学校至少八小时,要么每天在工位上至少八小时。 在学校,老师不再是一生尊敬一生绑定的师父,而是每月从单位领几千工资的、随机的、教一堆孩子的、可替换的、负责把义务教育规定内容塞进小孩脑子里的工作人员。 同学呢,也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换一批的存在。在单位,老板和同事不是要一起过一辈子的人,跳槽也好,裁员也罢,“在同一个工作单位、同一个岗位度过一生”成了童话式的一种设想。 一切都是冷淡的,有礼貌的,尊重的,有边界感的。 人被社会培养成适配这一切的样子,这会让你感到舒适。可唯独父母没变,亲子关系没变,家庭没变。 你没法轻飘飘离开或者割舍,社会道德也不会允许你割舍走开。 因为,嗯,说白了,社会没有承担养孩子和养老人的那部分职责。 处理家庭关系,成了你的第二份工作。当然会痛苦了,当然会感到磨损了,因为你已经不是这个形状的了啊,螺丝钉是不会生小螺丝钉的,也不该让螺丝钉负责处理报废螺丝钉,螺丝钉和螺丝钉之间也不该有深度绑定和服从关系。 痛苦,是因为你发现随着你的长大,这一切不再符合你的利益了。 家庭不生产,家庭变成了纯消耗。你从一个需要从家庭汲取爱、索求养育的幼儿,变成了一个(或者说异化成了一个)社会人。 社会教你的那一套和你爸妈的那一套不一样,不兼容,你卡了。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相处比较和谐的原生家 庭,基本上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父母照着现代育儿书养的孩子。 要有爱,要有边界,要尊重。父母和孩子受教育程度接近,所以底层逻辑一样,代码一样,对接无障碍,省了磨合。 而你的父母不曾像你一样接受学校教育的全套深度打造。 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待你,真老师没教。你们没能树立起一套完整的相处潜规则。 这边是正手“天经地义”反手“白眼狼”,那边是正手“没边界感”反手“原生家庭创伤”。 可是,这不是你们的错。这道沟是时代的分层,社会结构的转变,又哪里是肉体凡胎背得动的大锅? 不要太责怪自己了,这不是你的错,你也并非个例。 你能做的,就是悦纳自己,以及背起将来的养老责任。 你无法重新养育父母,也无法回炉重造自己。你们已经不一样了。 家长必读读书 读书~教育 读书育子女之翼 教育人要读书 父母让你读书

0 阅读:4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