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才开始不久,就已有几位亲人先后逝世 呜呼哀哉!痛乎哀哉! 让我愈发觉得生命的脆弱,明明昨天还在聊天,今日就撇下人间一切。人之生死,何能说透?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在大学时写的一篇文章——拥抱和抓住整个生命 借此缅怀纪念一切逝世的亲人,告诫诸君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原文如下: 生命?也许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我也有着这个思想准备。万物皆有生死,而死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也无法避免。 曾经我紧贴近过死亡,故我不畏惧死亡,但我畏惧生而为人的无意义。把死亡包藏起来,秘而不宣,是多数人的私心,然死亡无时无刻不在,看及事物之死,亦如自己死亡一样。我们都是旁观死亡之人,死亡也旁观我们这活着之人。 现在,谈论死亡总顾忌某些条条框框,早已不似儿童那般肆无忌惮。当着父母,当着朋友,当着爱人,谈论死亡,已上升为一种价值层面。死,也许是一种解脱,对被现实社会捶打的人来说。但死何尝又不是一种逃避,一种脆弱。 死,让我们学会珍惜生命,珍惜种种。对未知的未来,未知的岁月,我们是那么好奇与憧憬,故而不甘心轻易地死去,虽死神之手从未拿开,如事故、疾病、感染、衰老,但正因如此,我们敬畏死亡。 他人之死与己之死,向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他人之死,如若给己带来自由、金钱、地位等方面的好处,那么一个理性的文明人,是不会太去谈论他之死的。可若他人之死,带给己的是束缚、痛苦与哀伤等种种,那么就算是一个圣人也易容易谈论这人之死的。而己之死呢?若能无愧于生,无憾于死,那么便是对己最大的欣慰。我们面对己之死时,因人性使然,往往以自我主义占主要领导地位。 生命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虚无与渺小,但我从未看轻过生命,拥抱和抓住整个生命,这是我对死的态度。 人之所以为人,不仅是因为会使用工具,更因会思考,继而在某些事物或活动中,寻求某种东西,给贫乏的生活以补偿,给短暂的生命以精彩。 我虽随时准备着在下一个人物死去时,自己再次象征地死去。但此时,我还活着,便要去拥抱和抓住整个生命。
2025年才开始不久,就已有几位亲人先后逝世 呜呼哀哉!痛乎哀哉! 让我愈发觉
残哄一号
2025-02-13 14:1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