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的人,和人相处,总有个“亲密上限”
再喜欢你,靠太近他就想跑
你对他好,他就觉得有负担;你稍微冷一下,他倒安了心
这种关系,说白了就是耗:你想靠近,他防着;你稍微松手,他又忍不住凑回来
很多人觉得这是性格问题,其实根子在原生家庭
回避型的人,从小就没学会什么叫“安全感”
小时候,家里的大人可能嘴上说着“为你好”,实际上永远看不见你的情绪
或者干脆甩锅:“你这点事算啥,我们那个年代更难。”
久而久之,他只好告诉自己:“指望别人没用,只能靠自己。”
这份“靠自己”的信念长大后变成了疏离:
别人的爱,他不敢收,因为怕收了就被控制
自己的爱,他也不敢给,因为怕给了就受伤
对伴侣,总是忽冷忽热;对孩子,也常常心有余力不足
更扎心的是:即便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改变
你也许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觉得自己爱得掏心掏肺,却总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甚至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可其实,不是你不值得,而是他没能力
那怎么办?靠感动是不行的,靠赌气更没用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先看清他的“回避”,本质上不是冷漠,而是恐惧
你得明白,他不是不爱,而是不敢爱
很多人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但我偏不信这一套
关系里的困局,往往是一个人的问题,另一个人的成长契机
要么一起往下掉,要么你先站稳了,带着他往上爬
能不能抓住这个契机,就看你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