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
原生家庭的模式早已在孩子的心里深深扎根
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情感、行为模式,甚至人生轨迹
而作为父母,不管你们是自愿还是被迫,都背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做的不好,孩子也只能被动承受,你愿意吗?
不愿意就得好好听,今天给你们推荐一个心理学常识,简直可以直击你们心窝
1. 识别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别盲目强迫孩子“成才”
我们总是喜欢把孩子捧在手心,脑袋里想着“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要成功”
为了这个目标,操碎了心
但忽略了一个关键:你知道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是什么吗?
你搞清楚了自己对孩子的“成功”定义,知道孩子在背后所需要的支持、关爱和陪伴吗?
首先,搞清楚这一点,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标准化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你的“模板”模式
你得学会给孩子空间,关注孩子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仅仅看成绩和外在的表现
强迫孩子成为你梦想中的样子,你以为是爱,实际上是压迫
2. 父母得先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别把家里乱七八糟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你以为你能在家里装作没事?
可你心里那个乱七八糟的情绪,不仅自己咽不下去,还传染给了孩子
别以为孩子察觉不了,他们的情感雷达,比你想的灵敏多了
你自己情感不稳定、控制欲强、脾气暴躁,结果是啥?
孩子就像个海绵,吸收了所有你未说出口的负面情绪
搞不好他还得学着这些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挑战
如果父母的情感问题不处理好,那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个“情感地雷场”
到时候谁受伤,答案显而易见
我们并不是说你得完美无缺,但最起码要学会情感调节,给孩子创造一个平衡、和谐的成长环境
3. 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自由,而不是压抑和忍耐
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哭泣、愤怒、不满”这些情绪看作是孩子的“不成熟”
然后下意识地想要制止他们的情绪表达
错了,这样只会让孩子从小学习到压抑情绪的方式
结果等他长大了,情绪一旦崩塌,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你得给孩子一个情绪自由表达的空间,别管是哭是笑,都是他的一部分
你要告诉孩子,情绪是正常的,问题是怎么管理这些情绪
让他们知道,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关键是如何应对,而不是一味忍耐
4.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要有边界,不要相互侵犯
原生家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界限模糊
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兄弟姐妹间过度依赖,甚至是夫妻之间没有适当的私人空间
这种混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界限感”的缺失
以后在社会上,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与自己内心的情感沟通,都极其困难
作为父母,要学会划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既要关心,也要尊重每个人的隐私和空间
孩子得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尊重”和“独立”,而不是把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搞得一团糟
总之,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如何考试、如何应付外界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应对生活的能力
你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他们做人的规则
更是教他们如何在这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内心清明
你准备好做父母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