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其诗绮错婉媚,重视技巧,追求声辞,在唐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上官仪早年随父亲上官弘居住在江都,618年江都之变中上官弘遇害,上官仪为避祸出家为僧。贞观年间,上官仪得到扬州大都督杨恭仁的赏识,在其推荐下进京参加科考并考中了进士,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逐渐受到李世民的赏识。 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继位,上官仪继续受到信任,升任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年),又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成为宰相之一。当时,朝政大权基本掌握在皇后武则天手中,其擅权专政引发很多人的不满。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引道士入宫,在宫内行厌胜之术(一种诅咒他人的巫术),结果被宦官王伏胜向高宗告发。唐高宗长久以来一直被强势的武则天压制,内心深处对武则天也有隐隐的不满,于是便召来上官仪商量如何解决此事。上官仪对高宗说:“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于是高宗便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上官仪不愧是出名的才子,转眼之间,一份有理有据、极富感情色采的废后诏书便草拟而成。然而,此时的武则天早已在后宫和朝廷内发展了一大批眼线,废后诏书的墨迹还没干,就有人向武则天报告了此事。武则天闻讯后,立即跑到高宗跟前,梨花带雨地向高宗哭诉自己的辛苦,然后质问高宗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久被压制的高宗,对武则天的惧怕已深入血脉,支支吾吾地对武则天说:“我本来没有废后的想法,都是上官仪教我的。”高宗这句话,让上官仪自此成为了武则天的眼中钉。年底,武则天指使自己的亲信许敬忠诬陷上官仪和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高宗庶长子,后过继给王皇后)意图谋反(上官仪和王伏胜均侍奉过李忠),于是上官仪和王伏胜均被下狱,不久之后,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王伏胜即被处死。 上官仪遇害时,其孙女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之中,因此逃过一劫,与其母郑氏一块被没入掖庭,充当官婢。上官婉儿长成后,因聪明伶俐,逐渐受到武则天的喜欢和信任,常代草拟诏书。唐中宗继位后,上官婉儿被册封为昭容,其祖父上官仪也因此得以被平反。
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其诗绮错婉媚,重视技巧,追求声辞,在唐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冰旋聊历史
2025-01-13 16:20: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