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杭州高家小姐出嫁了。她的嫁妆足足有36个条箱,婚宴上用了96000粒桂花糖。洞房花烛夜,丈夫悄悄问她:“吃力吗?”她答:“不吃力,谢谢!” 明明是新婚夫妻,言语间还如此客气,看起来像是陌生人一般。 其实对高诵芬来讲,所谓的丈夫跟陌生人差不多太多,因为在结婚前两人根本没有相处过,又能从哪里熟悉呢。 高诵芬出生在底蕴深厚的大家族中,几代人经营下来的财富让高家人能衣食无忧,高家子弟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继续努力的经营家族企业。 在高诵芬小时候,曾两次跟随家人逃难,时局动荡,让生活难以安稳下来,因此耽误了学习,之后在她十一岁的时候,家人请了位先生来家中教她和兄弟读书。 高诵芬没有像哥哥和弟弟那般出去读书,虽然父亲出国留过学,但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却仍守旧,儿子可以外出读书,但女儿却不能出去学习那些新潮的东西,更别提自由恋爱,于是高诵芬只能在家中私塾读书,直到她出嫁。 大户人家在教导小辈方面很有一套规矩,虽然家中不缺吃喝,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都有,但是家里面却不让小辈们过早地享受,哪怕是吃银耳,都只吃祖母碗中剩下的几朵。 好人家的女儿总是早早就有人求,在高诵芬不到14岁的时候,父亲的好友就上门来给他外甥求亲,家里面都舍不得女儿如此早就嫁出去,推脱了好多遍。 父亲多次相看对方,感觉徐家小子人品家世都不错后,终于同意下来,于是她十四岁的时候就定了亲。 虽说定了亲但是嫁人还早着呢,像高家这样的高门大户在嫁女儿方面,准备的非常丰盛。 普通人家能给女儿凑些嫁妆,在婆家就称得上有面子,高家为女儿准备的非常周全,生活用品,穿衣打扮,吃喝用具,家具首饰等等都要他们提前准备好。 需要绣的物件很多,除了她自己要穿的衣服,还有给亲戚长辈平辈们送礼物,为此高家专门请来绣花娘子做工,这一绣就是四年。 等到她出嫁的时候,嫁妆足足装满了36个条箱,她坐着花轿从一户来到了另一户人家,从此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高诵芬的婚宴除了让人难忘的嫁妆外,还有个物件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桂花糖,杭州风俗里面很多女儿出嫁时,都会用桂花糖做喜糖,讨个吉利。 在出嫁的时候分桂花糖是件令人瞩目的事情,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万万不能在这种事情上出现纰漏,质和量都要准备充分,令来宾称赞。 光是糖的颜色就有六种,而且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因此每年都要采摘大量的桂花做准备,这一做同样是四年,才把需要的桂花糖都给准备齐全。 在结婚前一个月,佣人们就开始包桂花糖,大小要一致,包装外面还有着红绿纸条做装饰,最后足足一万六千包糖,里面共有九万六千粒桂花糖。 三朝的时候,来宾们都在新房里面闹了起来,差点引发“桂花糖危机”,喝醉的人开始乱哄哄的继续讨要桂花糖,一时之间乱作一团,最后还是男方那边有长辈出面,允诺明日再给三千包桂花糖才结束这场闹剧。 哪怕已经分出去这么多,家中留下来的桂花糖依旧多得不得了,孩子出生满月后又送了一部分,糖果耐存放,尤其是这种专门制作出来的桂花糖,只要保存得当就很难坏。 多年后,高诵芬的孩子们都大了,在家中的箱子里面翻找东西,还看见这些被包的整整齐齐的糖,小孩子贪嘴好奇的拿出来品尝。 高诵芬看到这桂花糖不禁脑海中又想到过往的一幕幕,当她把桂花糖存放的时间告诉孩子们后,都惊讶的合不拢嘴,没想到口中如此甜美的糖果,居然是二十年做出来的,这么多年都没有吃完! 参考来源: 《山居杂忆》
1936年,杭州高家小姐出嫁了。她的嫁妆足足有36个条箱,婚宴上用了96000粒
赢梯说事
2025-01-03 17:43: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