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三卷.)
任何学说、尤其是一个“新的学说”,是必须从已有的、前人的理论成果上,进行发展、总结。
当然,那个“新的学说”,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的物质经济情况事实。
如果是在“人类早期”,一个学说、有可能是“新创造的”、“新产生的”,但是,时至今日、到了近现代,任何学说只能是前人学说的发展提高。
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文化思想方面,前人的理论成果已经涵盖了所有的领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思想文化领域,前人、古人都已经探索了,几乎是面面俱到、没有“死角”。
所以,不要小看古人,他们已经研究了宇宙人类的所有方面。
但是,社会是发展变化的,理论上也需要“与时俱进”;至少,让前人的“理论、思想”,能够符合适应新的时代、新的要求。这就是说,“理论工作”永远不能停滞,任何领域的理论学说,都是这样。就像牛顿说的,“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及“永无止境”。
社会主义学说,也是如此。现代的、当代的“理论发展成果”就不用说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就是“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研究了以往的各种社会主义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概况、发展,而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发展而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欧文、傅立叶、圣西门、莫尔等人,他们是根据“原始公社”的公平主义原则,形成“空想社会主义”。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从黑格尔的哲学发展而来的;黑格尔的哲学,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而来的。
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从英国政治经济学发展而来,与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说“一脉相承”。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其它学说,虽然是从前人的理论继承、发展的;但是,如果要想发展一个“理论”,不能完全的依靠前人的理论。
如果这样,只是阅读研究前人的学说,翻看那些书本,只是理论的重复、玩弄些文字游戏,从一个概念推演出另一个概念;故作高深、说些专业术语,引用一些“经典”。这样做,其实根本没有发展理论,只是重复了几句“话”而已,空洞无物、空话套话连篇。
真正的理论发展,必须从现实、实践出发;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哪些问题、公众有哪些呼声、人民有怎样的期盼,然后,顺应潮流、“为生民立命”,再结合前辈的理论,加以改造、升华,并且能满足民众的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才说不定有点价值。
但是,完全从现实生活出发,丝毫不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也是不行的。其它且不说,你提出的那个理论,也许前人古人早就提出了,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
其次,现实生活是“有限的、时代局限的”,即个人的活动范围、生活体验,是有限度的;所以,如果只从生活出发,总结提出的理论,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
所以,既要研究前人的理论,接着联系客观实际,理论和实际互为表里、互相延伸,然后总结、发展、升华、提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