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的大舞台上,人员的成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有一种现象颇为引人深思,那就是

玖轩看文化 2024-12-14 09:17:16

在国企的大舞台上,人员的成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有一种现象颇为引人深思,那就是“讲做”的情况。 一、现象剖析 “讲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只讲不做”;二是把讲的当成做的,也就是口头上纸面上做了,实质上没有做。在国企中,“讲做”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在会议上滔滔不绝,提出各种各样看似完美的计划、策略和想法。他们能够用华丽的辞藻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引用各种理论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言论。例如,在项目规划会议上,有的人会详细阐述项目应该如何开展,从市场调研到最终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还会提及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仿佛只要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项目就必定成功。然而,当到了真正付诸行动的时候,却不见其踪影,或者只是敷衍了事。 二、产生原因 1. 考核体系的不完善 部分国企的考核体系可能更侧重于员工的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有专家指出,在一些国企的绩效考核中,员工在会议中的发言表现、撰写报告的能力等往往占据较大比重。这就导致一些员工认为,只要能把事情讲得漂亮,就能获得较好的评价,从而忽视了实际行动。 2. 风险规避心理 在国企中,项目往往涉及较大规模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一些人担心在实际做的过程中会出错,承担风险。相比之下,只讲而不做就不会有因行动失败而带来的风险。他们觉得只要在口头上紧跟潮流,提出一些看似合理的方案,即使最终没有实现,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 3. 团队协作中的“搭便车”现象 国企的项目通常是团队合作。有些员工可能存在“搭便车”心理,他们寄希望于其他积极的同事去完成工作,自己则在团队讨论中扮演一个积极发言的角色,以显示自己的参与感。这种现象一旦在团队中蔓延,就会导致整体工作推进缓慢,大家都在讲,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做。 三、危害 1. 资源浪费 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讨论和规划上,这些本应转化为实际的成果。但由于“只讲不做”,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例如,一个新产品研发项目,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确定了研发方向和计划,但是没有人去推进实际的研发工作,那么之前投入在市场调研、技术研讨等方面的资源就白白浪费了。 2. 影响企业竞争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迅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才能抢占先机。如果国企员工都只满足于纸上谈兵,那么企业就会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那些执行力强的企业。长此以往,企业的市场份额会逐渐缩小,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会大幅下降。 总结:国企中“讲做”的现象存在多种原因,包括考核体系、心理因素和团队协作问题等,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竞争力下降等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考核体系、企业文化和责任分工等方面入手,引导员工从只讲走向实干,这才是国企人员成长的正确法则。

0 阅读:28
玖轩看文化

玖轩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