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的一个有文学传统的家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早年生活 出生背景: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 青年时期: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但官场一直不得志。 长安时期 仕途坎坷:杜甫在长安居住了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都无结果。 创作高峰:尽管仕途不顺,但这一时期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安史之乱与流亡 战乱经历: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被叛军俘虏,后来逃脱并投奔唐肃宗李亨,被任命为左拾遗。 流亡生活:由于直言进谏,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随后,他弃官西行,开始了漂泊西南的生活。 晚年与逝世 晚年生活: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定居,后来流寓夔州、湖北、湖南等地,生活困顿但创作不辍。 逝世: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一笔一墨一张纸
2024-11-18 23:20:42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