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某普通中学,晚自习后的一抹月光下,一名普通班的少年悄悄站在强基班的窗外。他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讲解数列极限的奥秘,手里握着一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窗内的灯光投射在他的脸上,映出一双熠熠发光的眼睛。一个小时过去了,少年浑然不觉。这一幕被巡视的李老师看在眼里,心头百感交集:这样的孩子,现在真的不多了! 李明,一个普通班的学生,成绩中等,家境贫寒。父亲是工地的水泥工,母亲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 他一直对数学有着无尽的热情,无论是晚自习后的题海,还是饭后的随手涂鸦,数学公式总在他脑海里转动。但因为普通班资源有限,他只能靠自己摸索解题思路。 强基班则不同,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不仅有最好的老师,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李明偶然听说强基班晚上会有额外的辅导课程,内容深奥而精彩。于是,他开始偷偷跑到教室外,借着窗口的光,旁听这些“高不可攀”的课程。 第一次站在窗外时,他手心全是汗,心跳得像小鹿乱撞。怕被发现,更怕别人笑话自己“不自量力”。 可当耳边传来老师讲解如何证明无穷级数的收敛性时,他脑海中的困惑瞬间豁然开朗。那一刻,恐惧被激情取代,他决定将这个“旁听计划”持续下去。 第二天早上,强基班的同学在课堂上议论纷纷:“昨晚窗外站着个人,看着像李明。”“他听得这么入迷,想蹭我们的资源?”嘲讽和不屑迅速扩散开来,甚至有几位同学在课间故意从李明身边走过时窃窃私语。 但李明对此毫不在意。课间,他仍低头刷题,专注于自己的数学题解。心底里,他并不觉得自己卑微或越界。他认为,知识是没有门槛的,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变得更好。 然而,班主任周老师却找上了他。周老师语气严肃:“李明,我知道你努力,但这种行为有点不妥。普通班有普通班的学习计划,强基班的内容并不适合你。” 李明一时语塞。他试图解释:“老师,我只是想学更多……我们班的课程,我已经做完了。”可面对老师的规劝,他还是选择沉默,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 夜晚的教学楼再次安静下来。李明又一次出现在强基班的窗外。他换了一个角度,躲在更隐蔽的阴影里。但不巧的是,李老师正好巡查到此,发现了他。 “李明,”李老师轻声喊道,没有责备,只有疑问,“你为什么这么努力?而且,为什么不直接跟我说?” 李明的眼圈一红,语气里满是克制:“老师,我不想让人觉得我低人一等。我知道我不是强基班的学生,但我真的想学。” 李老师没有再说话,而是掏出钥匙打开了教室门:“进来吧,你站在外面能听得清楚吗?” 那一晚,李明第一次坐在强基班的座位上,感受到灯光的温暖。他的笔记本上又多了一页密密麻麻的公式与思路。 随着时间推移,李明的行为逐渐被同学和老师所理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天赋并不等于专属,努力才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期末考试时,李明的数学成绩从普通班的中等直接冲到了年级前十。学校因此特别批准他旁听强基班的课程,还破例为他提供了强基班的学习资料。 李明的故事传开后,许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原来,普通班也能出高手。”“不努力的人,才没有资格抱怨资源。” 李明的经历,是现代版的“凿壁偷光”。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资源的不平等固然存在,但真正决定人生轨迹的,是你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懈的努力。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追逐功利的社会中,像李明这样的少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在提醒我们:任何一颗星星,都值得拥有自己的天空。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问问自己:当窗外的灯光洒下时,我们,是否也有过那样炙热的坚持?
福建泉州某普通中学,晚自习后的一抹月光下,一名普通班的少年悄悄站在强基班的窗外。
怀瑶看娱乐
2024-11-17 15:58: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