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击毙了100多名日军。战后,日军派人来索要尸体,罗炳辉却笑道:“想要尸体?尽管来取,但来的时候,得举白旗!” 出生于云南的罗炳辉,最擅长的便是打游击战。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明了著名的“梅花桩”战术,让日军叫苦不迭! “梅花桩”战术的特点在于人员分散而火力不减,让日军的重型武器难以发挥优势。这种战术将部队分散至多个阵地,进行狙击,各个阵地相互呼应,使日军首尾难以兼顾。 1941年,罗炳辉率领的一个支队在晒谷场上歇息时,突然得知有近1000名日军及伪军正朝他们赶来! 此时,罗炳辉身边仅有200多人,且武器装备均不如日军。硬拼无疑是自寻死路,逃跑也显然无法逃脱日军的追击。 于是,罗炳辉当机立断,让200多人分散开来,分别隐藏在附近的山头,打算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发起突袭。 日军是专门冲着罗炳辉而来的,对晒谷场的地形并不了解。为了安全起见,日军特意让伪军在前面开路。 这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常用的战术,以伪军吸引中国军队的火力,暴露中国军队的位置,然后实施反击。 眼看着伪军进入伏击圈,罗炳辉却并未下令开火,而是等待日军也进入伏击圈后才下令开火! 这一瞬间,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与伪军的无头苍蝇般乱跑相比,日军的战斗力明显更强。在罗炳辉的游击队的灵活打击下,日军指挥官村田中佐虽然稳住了阵脚并发动了反攻,但迫击炮的齐射并未能挽回败局。 村田中佐很快发现了不对劲:枪声很密集,却从不同的方向传来。他们正朝前方的新四军冲锋时,身后又遭到了新四军的攻击。日军的阵型因此大乱,哪怕再训练有素,也无法应对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 更让村田中佐愤怒的是,原本开路的伪军竟然掉头就跑。这瞬间让日军的正规军也慌了神,一时间数百人只能集体逃跑! 这一战,新四军消灭了500多名敌人,其中日军将近200人。而且因为日军逃跑得太快,以至于100多具日军尸体留在了阵地上。 这是日方无法容忍的,于是他们与罗炳辉进行谈判,打算要回日军的尸体。至于伪军的尸体,村田中佐根本不在乎! 罗炳辉留着日军的尸体也没用,于是就同意了村田中佐的请求,但提了一个条件:日军前来运尸体的部队必须举白旗。 村田中佐虽然愤怒,但这也是国际通用方式。无奈之下的日军也只能是向中国军人举起了白旗。 这只是“梅花桩”战术的一个典型案例。事实上,这种战术在抗日战争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对游击队而言。 罗炳辉也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名气,一度让日军听到他的名字都要绕道走,生怕与他交战!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新四军的人才,却被高血压所折磨。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期,他因为高血压一度陷入昏迷状态,身体情况非常堪忧! 但当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罗炳辉耳边时,这位已经“病入膏肓”的司令员却突然焕发新生,爬起来就要去参加日军的受降仪式。 原本以为这是罗炳辉司令员的回光返照,却不想他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却生龙活虎。 1946年的解放战争中,罗炳辉更是率领解放军全歼了枣庄的国民党部队。然而,这也成了他最后的绝唱! 同年,罗炳辉终究还是因为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而去世。他的去世让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多位革命领导人感到悲痛和惋惜!
1941年,新四军击毙了100多名日军。战后,日军派人来索要尸体,罗炳辉却笑道:
洋洋爱说史
2024-11-07 11:11:11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