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债子还吗?江苏常州,男子去借22万,债权人要求他15岁的儿子跟他一起,在借款协议上签字。不曾想,男子在还款前去世,债权人把男子儿子告上法庭,要求还款,法院判决孩子签字无效。 (信息来源,半岛晨报,) 2018年,42岁的贾明怀揣着创业梦想,来到发小朱奇家中。朱奇,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主,平日里也喜欢放贷赚取利息。而贾明开门见山地说:"老朱,我想开个小超市,缺点启动资金,能借我22万吗?" 朱奇听后,眼睛一亮。他知道贾明为人老实,觉得这笔生意稳赚不赔。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可以,不过你得让你儿子小贾也在借条上签个字。" 贾明一愣,有些为难地说:"小贾才15岁,还在上初中呢,让他签字合适吗?" 朱奇笑着拍了拍贾明的肩膀:"哎呀,这不是担心吗?你小子创业,万一出点什么岔子,总得有个担保不是?再说了,咱俩这么多年的交情,你还怕我坑你儿子不成?" 就这样,15岁的小贾稀里糊涂地在借条上签了字。拿到钱后,贾明立即投入到小超市的筹备中。他租下了小区附近的一间门面,装修一新,进了不少货。开业那天,贾明激动得一宿没睡,天还没亮就起来忙活。 开始时,生意还算红火。小区里的居民喜欢这个热情的新店主,贾明也总是笑呵呵地跟大家聊天。他信心满满地以为很快就能还清债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19年底,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在附近开了分店。价格便宜、品种齐全,很快就抢走了贾明的大部分客源。贾明的小店生意每况愈下,他开始削减开支,甚至自己一个人打理店铺,省下雇人的钱。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情况更加雪上加霜。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贾明的超市不得不暂时关门。即便后来重新开业,生意也难以恢复。期间,朱奇几次上门催债,贾明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他开始四处借钱周转,甚至动了变卖家产的念头。 到了今年夏天,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贾明在送货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朱奇得知消息后,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他开始后悔当初没有要求更多的担保。几经思量,他想起了当年那张借条上小贾的签名。 于是乎,朱奇来到贾家,要求偿还借款。面对贾明的遗孀,他提出了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要求: "既然小贾当年在借条上签了字,现在就该他来还这笔钱!" 这一要求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贾家人认为,一个未成年人的签字怎么能算数?而且小贾现在正是上学的关键时期,哪来的钱还债?朱奇则坚持认为,签字就是承担责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对簿公堂。案件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很快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纷纷讨论:未成年人的签字是否有效?"父债子偿"是否合理? 常州市某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判决:小贾的签字无效,不应承担还款责任,但可在继承父亲遗产的范围内偿还部分债务。 这个判决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认为法院维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民间借贷的诚信。 北京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对此案发表了看法:"本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债权人利益。法院的判决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债权人的权利。"" 这起案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庭。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分享了类似的经历。有人说:"我爸也想让我帮他借钱,我坚决不同意,现在看来是对的。"还有人感叹:"真是什么样的父母都有,把孩子当提款机的太可怕了。" 据统计,近5年来,常州法院共审理类似案件37起。这一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无奈与辛酸? 小贾现在已经上了高中,但这场风波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在接受心理辅导时说:"我只是想好好学习,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 这起案件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如何在法律框架内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如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如何加强家庭财务管理教育? 也许,答案不仅仅在法律条文中,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感。
父债子还吗?江苏常州,男子去借22万,债权人要求他15岁的儿子跟他一起,在借款协
兰亭说事
2024-10-31 11:15:10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