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2岁的女孩陈薇,她从浙大保送清华读研,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个比自己大12岁的男人,年龄的差距,让她的父母坚决反对这段恋情。 但这个男人却毅然辞职,只为了追随爱情来到北京,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男人在之后的31年里,一直在为这个家庭操持家务,他觉得,让陈薇做家务,就是在浪费她的才华。 (信息来源:2020年09月10日 中国新闻网 —— 你所知道的陈薇还有另外一面)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心惶惶,一张照片刷爆网络,照片里,一位身着军装的女科学家正挽起袖子,接受着一支针剂的注射。 她,就是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的功臣。而这支针剂,正是由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批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冠疫苗。 陈薇的名字,从此与“疫苗”、“英雄”、“希望”紧紧相连,然而,在这位巾帼英雄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守护者,他就是陈薇的丈夫,麻一铭。 陈薇的科学之路,始于清华园的学术殿堂,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投身国防事业,成为一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 在生物防御领域,陈薇的名字就如同定海神针,她带领团队在抗击SARS、埃博拉等全球性疫情中屡立战功,为国家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物安全屏障。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陈薇再次临危受命,奔赴抗疫一线,她深知,疫苗是战胜病毒的终极武器。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陈薇和团队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进行科研攻关,为了加快疫苗研发进度,她毅然决定以身试药,成为全球首批接种新冠疫苗的人。 陈薇在前方冲锋陷阵,而她的背后,是麻一铭无怨无悔的支持。 他们的爱情故事,始于一列开往山东的火车,彼时,一个是清华才女,一个是国企干部,年龄、背景的差异,让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家人的反对,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彼此信任,坚定地走到了一起。 为了支持陈薇的事业,麻一铭毅然放弃了青岛稳定的工作,选择北漂,与陈薇一起在北京的小平房里,开始了他们充满挑战却又无比甜蜜的新生活。 陈薇参军后,部队生活艰苦,麻一铭就每个月都去看她,给她带去生活必需品和精神慰藉,结婚后,更是承担起所有家务,让陈薇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在陈薇的科研生涯中,充满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和难以预知的风险,每当陈薇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麻一铭总是鼓励她,支持她。 2003年,SARS疫情爆发,陈薇带领团队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了尽快研制出抗体,她连续数月吃住在实验室,甚至穿上了成人纸尿裤,只为节省宝贵的时间。 那段时间,麻一铭每天都站在窗前,看着陈薇实验室的灯光,心里充满了担忧和牵挂,他知道,陈薇是在与病毒赛跑,是在与时间赛跑,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守护着她,支持着她。 最终,陈薇团队成功研制出SARS病毒抗体,为战胜非典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陈薇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深知,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永无止境。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陈薇再次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疫情最前线,这一次,她的儿子麻恩浩也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跟随母亲的脚步,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着妻子和儿子并肩作战的身影,麻一铭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感动,他知道,这是陈薇的坚持,也是他们的选择,更是他们一家人的责任和担当。 从SARS到埃博拉,再到新冠肺炎,陈薇一次又一次地冲锋在与病毒斗争的最前线,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而麻一铭,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丈夫,则用自己无私的爱和默默的付出,为陈薇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她可以自由地翱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的故事,是爱情的赞歌,更是奉献的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爱,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89年,22岁的女孩陈薇,她从浙大保送清华读研,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个比自己大1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0-29 21:49:57
0
阅读: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