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62岁章太炎穷得连2块钱的烟都买不起。杜月笙掏出1000大洋,想请他写篇文章。章太炎:不写!几月后,章夫人瞒着丈夫,笑眯眯地收下了1000大洋。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他的著述丰盛,研究内容也涉猎广泛,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他宣扬革命的诗文。他还有个霸气的名号:国学大师。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身傲气的才子,竟然在晚年之际穷得响当当,但此时杜月笙正在兴建祠堂,想花1000大洋让章太炎为他的家祠写篇文章 这1000大洋对于章太炎当时的情况而言可谓是飞来横财,换谁应该都会爽快地接下这份活,大赚这一笔。 但章太炎以没有闲情雅致写文章为辞,爽利地就拒绝了杜月笙的请求。 杜月笙可不愿轻易放弃,动用了不少人脉去劝说章太炎写文章,可是最后也是无济于事。 杜月笙苦思冥想,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面对章太炎这样的人,不能强硬要智取,于是他随即找到陈存仁,让他去劝章太炎。 陈存仁是章太炎的学生之一,章太炎不仅书写得好,还教得好,他作为一名教育家,可谓桃李满天下,甚至当时北京大学的有名的教授,不少都出于他门下。 两人关系密切,师生情深,在章太炎因贫穷拖欠房租要被赶走之际,他还为老师交齐了所有房租,章太炎内心对于这个学生是留有很大的情面的。 陈存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聪明又懂得随机应变,只是单纯地和老师聊聊游侠之事,调动起老师的兴趣,就有机会完成了这次委托。 陈存仁故意谈到史记中的《游侠列传》,《游侠列传》要数名篇,肯定了底层大众的英雄地位。 接着他脑筋一转就说:“老师为何不给杜先生的祠堂落成作一篇文章,当镇宅之宝呢?” 章太炎听闻这话兴致大发,一挥而就。 杜月笙的祠堂受章太炎提笔后,名声大噪,杜月笙可叫一个欢喜,亲自上门拜访章太炎,说明了自己对章太炎的钦佩与对读书人的呵护之情。 至于那1000大洋,陈存仁将其塞给了章夫人,解决了章家财务紧缺的燃眉之急。 章太炎还兴致未了,给杜月笙赐了个名。此前杜月笙其实原名杜月生,杜月生因生于农历七月十五得名,这个名字属实没什么笔墨含量。 章太炎依据《周礼·眠嘹》中“凡事乐,播镛,击颂罄,笙罄”一句,为杜月笙取号为“月笙”,大名“杜镛”。 这名一得到文人指点,简直大有不同,杜月笙此后无论去到什么场合,都以“杜镛”来签名。 要知道,杜月笙可是当时有着“上海皇帝”之称的青帮大佬,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显赫地位,他为何如此敬重章太炎呢? 这大概与章太炎的铮铮傲骨脱不了干系,章太炎人送外号“章三疯”,他天不怕,地不怕,路见不平,就“开骂”。 袁世凯称帝之时,章太炎凭三寸不烂之舌,在路口大骂了袁世凯整整一个多小时,这事很难不传到袁世凯耳朵里。 袁世凯将他软禁在龙泉寺中,虽是软禁,袁世凯给他的吃喝倒是一样也不少,袁世凯内心也是想要争得章太炎的认可的。 但章太炎在此期间仍从未屈服,直接写书怒骂袁世凯,不只是袁世凯领教过他的魄力,慈禧也被其痛骂过。 章太炎称慈禧为“跳梁小丑”和“汉族公仇”,咄咄逼人,面对慈禧气势汹汹的抓捕,他也算有智有谋,藏进苏区让慈禧无处下手。 章太炎的傲骨之气焰在当时整个社会都有目共睹,他的傲气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目中无人的傲,而是在爱国主义情结和革命情怀支撑下的傲。 他的傲骨至今被文人传颂,成为文化圈的重要符号,他的学生们也继承了他的独立精神,为爱国主义事业持续奉献,这位国学泰斗以另种方式永存在了世间。 (参考资料:鲁迅.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维基文库.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6-10-09.)
1931年,62岁章太炎穷得连2块钱的烟都买不起。杜月笙掏出1000大洋,想请他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09-28 12:35:28
0
阅读:11